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从“一衣多季”到“一季多衣”,西藏人民穿着越来越时尚

2021-06-08 来源:新华网 分享:

海报拍摄:普布扎西;海报制作:张宸、旦增努布

新华社拉萨6月5日电题:从“一衣多季”到“一季多衣”,西藏人民穿着越来越时尚

新华社记者 张兆基

从民族风的新式藏装、商务风的衬衫、休闲款的牛仔裤,到“国潮”T恤、海外品牌的羽绒服,“90后”藏族姑娘德央总能根据不同季节、场合,在她的衣柜中找到多种穿搭选择。

服装是一种时尚,也是文化符号,更承载着群体记忆。西藏各族群众服装的变化,记录、讲述着和平解放70年来,西藏人民生活变迁的沧海桑田。

在旧西藏,受生产力水平和封建农奴制的制约,占人口95%的农奴衣着万人同款,质地粗糙,只为遮体御寒;而占人口5%的农奴主身着绫罗绸缎、珠光宝气。

西藏时尚民族服饰品牌阿佳娜姆发布的春夏新品时装(2018年6月10日摄)。新华社发 刘东君摄

拉萨市曲水县南木乡村民强久老人回忆说:“在旧西藏,全家6口人只有两件粗糙的氆氇做的衣服可以穿。白天当衣服,晚上做被子。那时候,吃饱都是问题,谁会在意穿衣呢?”

而如今,从“一衣多季”到“一季多衣”,西藏人民的衣柜越来越充实,穿着越来越时尚。

顾客在藏博会上试穿当地产的服装(2018年9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觉果摄

数据显示,2020年西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1156元和14598元,分别同比增长10%和12.7%;同时,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225元,其中人均衣着消费支出达1137元,占总支出的8.6%。整个“十三五”期间,西藏居民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衣着消费增加584元。

西藏民族服饰文化研究院院长李媚说,西藏人民衣着服饰迎来消费升级,生活质量显著改善,穿着越来越讲究、消费越来越高端。

“所谓人靠衣装,不仅要穿着得体,还要穿出个性和品位。这其中大部分是网购的,价格便宜、物流方便;有时也会去八廓街附近淘几件新式藏装。”德央说。

西藏时尚民族服饰品牌阿佳娜姆发布的春夏新品时装(2018年6月10日摄)。新华社发 刘东君 摄

走进拉萨市中心的一家大型综合购物商场,运动户外、精品女装、商务休闲、儿童服饰各种门类的服装店不一而足。常见的国内外服装品牌都能在这里轻松找到。

现代着装走入西藏寻常百姓家的同时,传统藏装业也乘着时尚潮流在传承中创新发展。

近年来,西藏本地的时装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拉萨老城区八廓街附近就有超过20家特色藏装店,价格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的藏装,风格别致,色彩靓丽,做工精细,顾客络绎不绝。

时尚藏装越来越受到西藏年轻人欢迎。对于他们而言,藏装不只是节日的盛装,在日常生活中与现代服饰混搭也成了新潮流。

西藏元素时装新品走进八廓街,在川流不息的人群里举办了一场露天“走秀”(2019年1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普布扎西摄

创新是最好的传承。李媚认为,相较于传统藏装服饰,时尚藏装在剪裁和穿戴上更轻便舒适,在风格上更加符合当代人审美。创新不是对民族元素的简单重组和堆砌,而是在对文化内涵进行提炼后,以当代人的审美标准来设计民族服饰,使传统文化与流行风尚相得益彰。

近些年,随着消费者对服装用料、款式等需求更加精细化,产品更新迭代速度加快,多家服装品牌还纷纷推出了个性化藏装定制。

“现代藏装在保留基本的传统款式的同时,更多地使用真丝、亚麻等材料。我们也不断创新,先后将棉仿羊毛、生物绒、杜邦纸等新面料应用到藏装设计上,自品牌诞生以来已推出1800多个系列。”西藏时尚民族服饰品牌阿佳娜姆运营总监仁珍说,技术创新为服饰提供了更多材质、工艺的选择。

如今,阿佳娜姆等时尚民族服饰品牌已从西藏走向全国,东方元素的蝶变升级也备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

现代与传统的融合碰撞总能激发出时尚火花。德央说:“在我眼中,时尚在于美的传承与表达。”近年来兴起的国潮风、民族风,正是年轻一代发现、继承、创新传统之美和文化自信的生动体现。

李媚相信,融合民族服饰与世界潮流,观念与设计同步发展,将实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雪域新时尚”也能搭乘国家发展的快车,焕发新的生命力,面向全国,走向世界。

关键词 >> 西藏,穿着,时尚,衣服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