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理县庄房村:打造产业振兴新样板

2021-08-09 来源:香巴拉资讯 作者: 分享:

近年来,理县朴头镇庄房村紧抓发展机遇,突破发展瓶颈,通过一系列举措,让集体经济和基层治理实现双轮驱动,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全力加速。

集体经济再壮大

在理县通往毕棚沟景区的路上,一片占地88亩的花海,在蓝天白云下,青山绿水间,显得格外美丽,也正如它的名字“梅朵廊庄”;一群群健硕的牦牛,在蓝天、绿草间纵蹄奔跑......这些,既是美丽的场景,更是朴头镇庄房村集体经济的一部分。

理县朴头镇庄房村打造产业振兴新样板2.jpg

庄房村位于朴头镇西侧,是进入毕棚沟景区的必经之路。“虽然我们家家户户都端上了旅游发展的饭碗,但也是自负盈亏,我认为发展集体经济才是我们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行稳致远的‘法宝’。”刚上任的庄房村村支部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刘学琴就给村两委班子抛出了“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后,村两委决定以旅游产业为依托,优化资源利用,对一大批产业进行再升级、再壮大,力争让产业链得到延长,村民收入进一步增加。

说干就干,刘学琴带着村两委班子第一个就对梅朵廊庄做起了文章。梅朵廊庄原地是一片空地,前几年村里投入资金将88亩地进行填平和除渣。“这片土地怎么使用,大家意见不一,有的说种植经济水果,有的说发展养殖......”正在苦思冥想的刘学琴,得到了一个好消息,镇里要集中打造国道沿线的景观花带,于是,刘学琴想到如果打造一个集观赏、游玩、接待于一体的“大花园”,就既能与全镇规划建设一体推进,又能克服经济水果因市场环境、气候条件控制的瓶颈,更能将旅游接待产业进一步得到延伸。

理县朴头镇庄房村打造产业振兴新样板7.jpg

2020年,梅朵廊庄启动了一期项目,村两委通过“土地流转+公司管理+集体分红”的方式,将88亩土地种植上了百日草、虞美人、菊葵等适宜本地气候的花草,仅6月—8月近3万名游客进园观赏。在原有基础上,今年的二期项目将投资1000万,用于优化改造生态停车场,新增民族团结文化广场、生态步道等项目,预计2022年6月完工。

理县朴头镇庄房村打造产业振兴新样板4.jpg

“虽然梅朵廊庄一期项目没有实现收入,但随着二期项目的建设投产,我们相信收益将会逐年增长。同时,我们还以梅朵廊庄的试点经验,对全村的产业都进行了梳理,通过‘土地流转+公司管理+集体分红’这种方式,目前,畜牧养殖、水电产业等一批集体经济效益正在慢慢增加,效果也慢慢突显了出来,力争达到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的目的,让村民共享产业链增值的红利。”刘学琴自信的说到。

基层治理再提升

走进朴头镇庄房村,一个个乡村酒店、乡村农家乐、田园客栈、帐篷山庄林立山脚道旁,家家户户除了基本的旅游接待,同时也开始了网上推介酒店、为游客订制旅游线路。“大批游客的到来,为庄房村增添了名气,也成为了不少游客游览毕棚沟景区的大本营,更成为了大家体验农家生活的首选。”朴头镇庄房村村委会副主任杨波介绍到。

理县朴头镇庄房村打造产业振兴新样板5.jpg

如今,朴头镇庄房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接待村,这里有各类涉旅经营户达140余户,酒店民宿共127户,旅游直接从业人数达460余人。2020年接待游客达62.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2亿元,旅游产业已然是庄房村的支柱产业。

理县朴头镇庄房村打造产业振兴新样板3.jpg

18年前,庄房村还以农业生产为主,作为第一个旅游接待大村,庄房村借助毕棚沟景区门口的地理优势,发展起了乡村旅游。村民赵军一直经营农家乐,在村里算是第一批,随着游客对住宿和餐饮环境要求的提高,赵军便把以前的农家乐改造提升为毕棚沟红叶山庄酒店,即便是旅游淡季,他家的房间基本都是预定满房。“现在,庄房家家户户都做上了旅游生意,尤其到了旺季,酒店房间更是供不应求,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了发展旅游让大家鼓起腰包的快乐。”

理县朴头镇庄房村打造产业振兴新样板6.jpg

这几天,朴头镇庄房村村委会副主任杨波一直穿梭在离任的村干部家中,为着心中的一件事到处“取经”。“前几年,我们尝试通过旅游协会来监督和管理全村的旅游接待,但因各家的接待水平和接待能力不一,游客对接待环境也要求不一,所以这个协会坚持了几个月就被迫停了下来。”虽然旅游协会搁浅了,但万幸的是没有出现一例因故意压低价格冲击全村接待市场的情况。面对如何规范全村旅游接待行为和提升接待服务质量,村两委积极想办法,探索实施抓标准、定评级、强培训等一系列办法,引导大家提升旅游接待水平。庄房村村民谢斌说:“针对乱象就是要有标准,有了标准才会有参与发展乡村旅游的方向。”

理县朴头镇庄房村打造产业振兴新样板1.jpg

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有了“谱”,村内的环境也不能“丢”。在推进农村垃圾综合治理、厕所革命和生活污水治理中,庄房村建立起了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在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的同时,村容村貌也逐步得到改善。与此同时,庄房村还把好家风作为乡风文明的重要抓手,通过评比、评选以及召开坝坝会的形式,真正让村里的事,村民自己来说、来议、来评。这些扎实有效的措施,让干群关系融洽了,干事发展的心齐了。(通讯员 理县融媒体中心 蔡勇 王彦博 景孟竹 谭红)


关键词 >> 理县,振兴,产业,打造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甘南武威天祝玉树果洛海南海北海东海西黄南迪庆州昌都那曲林芝拉萨日喀则山南阿里甘孜州阿坝州凉山木里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