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温暖援藏路 浓厚关爱情 浙江省第九批杭州援藏工作迎来完美收官

2022-06-23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分享:

图为2020年7月,那曲市色尼区“文化走亲·书画援藏”捐赠仪式(资料图片)。 记者 谢伟 摄


图为患者在接受“抬头挺胸·重塑脊梁”项目救治(资料图片)。记者 谢伟 摄


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级城市。2019年7月,浙江省第九批杭州援藏工作组(以下简称“援藏工作组”)入驻那曲市色尼区,接过了对口支援的接力棒。

先后10名杭州援藏干部人才,远离家乡暂别亲友,克服高原缺氧,克服生活上的不习惯,踏上援藏之路。三年的时间,他们顶风冒雪、借智借力,用实际行动和卓越成效诠释了“援藏”二字的丰富内涵。

从产业到民生,从教育到医疗,从“请进来”到“走出去”……三年来,他们发扬“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精神,将30多个打着杭州印记的援藏项目和无尽的援藏情留在了高原。

时光荏苒、岁月无痕。如今,第九批援藏工作迎来了完美收官,而杭州与那曲携手奋进的美好故事仍在续写。

产业项目“引进来”——全球海拔最高的口罩生产线彰显“杭州速度”

“进藏工作后,我们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怎么援藏、怎样才能交出满意的答卷?我觉得,援藏应求真务实、不图虚名,踏踏实实做好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基础工作,这样才能不辜负组织的重托,不辜负这片厚土高天。”浙江省援藏指挥部副指挥长、杭州援藏工作组组长、色尼区委常务副书记潘渭说。

2020年3月30日,羌塘精康口罩生产线在色尼区投产运营。这家口罩厂刚一诞生,就创下了多个“第一”——西藏首条一次性防护口罩生产线、全球海拔最高的口罩生产线……而同样引人瞩目的还有它的建设速度——从洽谈合作到成功投产仅用了15天。

15天建成一家口罩厂,这是“杭州速度”在援藏工作中的生动体现。为了解决口罩厂建设需要的设备、人才等各种问题,援藏干部们积极联系杭州企业,并从杭州聘请专家担任技术总监。口罩厂投产当天便签约55万枚订单,不仅保障了本地防疫需要,还走出国门远销尼泊尔,同时,带动30多名贫困群众就业,实现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双赢”。

精康口罩厂的诞生,充分体现了援藏工作组“色尼所需,杭州所能”的帮扶理念。进藏以来,援藏工作组充分利用杭州资源优势开展精准帮扶,引进了海康威视、申通快递、浙江恒动力、浙江国坤堂等一大批企业,从电商、畜牧业、中药材、数字化等多个领域开展产业援藏。为提高色尼区旅游知名度,援藏工作组在古露镇“桑丹康桑”等5处神山圣湖设立碑石和14个旅游指路牌,由书法名家用藏汉双语题写,借助抖音平台圈粉,3天浏览量超过60万,走出了以网红打卡点发展色尼区旅游的新路子。

这些产业项目,不仅为色尼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活力,还为当地群众带来了上百个就业岗位。此外,援藏工作组积极推动高校毕业生“走出去”,建立起“政府主导、援藏落实、企业主体、部门协同”的异地就业“杭州模式”。2019年11月,援藏工作组组织首批那曲籍高校毕业生28人赴富阳、桐庐两地企业就业,目前,异地就业毕业生在杭州成立了临时团支部,启动了就业服务基地,其中4人还喜结连理,彻底融入了杭州这个第二故乡。

教育医疗“走出去”—— 民生资源跨区域共享创造“杭州奇迹”

在浙江省援藏指挥部副指挥长、杭州援藏工作组组长、色尼区委常务副书记潘渭看来:“民生就是援藏工作的首要任务,而教育和医疗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由于海拔较高、地广人稀,色尼区的教育医疗基础一直比较薄弱,外来人才也很难留得住。如何打破这个局面?杭州援藏干部们决定变换思路,让学生和病人“走出去”。

经过援藏工作组的精心筹划,2020年9月,西藏首个民办援藏班——海亮援藏班在浙江开学。30位那曲市色尼区籍学生开启了浙江求学之旅。

短短一年的时间,海亮援藏班取得的成绩震惊了那曲的老师和家长——在那曲市初一第一学期期末联考中,首期海亮援藏班学生8门学科有6门学科平均分排名第一,其余两门学科平均分排名第二。到今年,海亮援藏班累计招生190人。

同时,援藏工作组积极利用远程教育,在色尼区杭嘉中学建设“双师课堂”,实现海亮援藏班优质教育资源的远程共享。

教育“走出去”取得成功的同时,医疗帮扶也同样创造了奇迹。2020年8月,经援藏工作组对接协调,萧山区中医院在色尼区启动“抬头挺胸·重塑脊梁”圆梦行动。曾因脊柱严重畸形、身高仅有135厘米的藏族小伙尼玛扎西来杭免费治疗半年后,奇迹般地长高了22.3厘米。截至目前,已有25位像尼玛扎西这样的患者得到救治,挺起了人生的脊梁。

为进一步帮助色尼区提高医疗水平,杭州援藏干部和医疗人才积极向当地“传经送宝”,建起了那曲市首个内分泌专科,捐赠价值60万元自动除颤仪和高原制氧机,开展送医下乡、各类义诊等活动10余次,问诊藏族同胞700余人,为解决藏族群众看病难问题贡献了杭州力量。

治理经验“留下来”——数字化改革实践推广“杭州模式”

杭州是数字经济之城,也是数字化改革的“模范生”。结合色尼区实际,援藏干部借鉴杭州数字化改革成果,在社会治理领域积极推广杭州经验。

进藏以来,援藏工作组先后帮助色尼区建成了色尼先锋、诚信色尼等多个数字化应用,并打造了西藏首条县(区)市民服务热线“3991580”。热线开通后,迅速成为色尼群众和政府之间的连心桥,第二年信访案件同比减少54.5%。

在上述实践的基础上,援藏工作组于去年7月上线了“数字色尼一张图”,化“盆景”为“风景”,将该区原本分散在各个部门的数字化转型成果,通过技术手段整合汇聚到一张图上。“数字色尼一张图”由综合概览、民生服务、援藏长廊3大板块构成,涉及基层党建、信访、医疗、教育、基层治理等各领域,并可将“3991580”收集到的投诉问题精准“派单”至各相关部门,提高群众信访问题解决效率。

此外,援藏工作组充分发挥文化在社会治理中“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推动交往交流交融、加深汉藏情谊。那曲市色尼区举行桐庐县首届“文化走亲·书画援藏”捐赠仪式,现场收到杭州艺术家书画(篆刻)作品71件。新时代文明实践全国书法教师“蒲公英计划”连续三年进藏,建成西藏首个碑廊——杭州民族团结碑廊,以书法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成为色尼区文化标识。

援藏干部人才说:“援藏经历平凡而厚重、辛苦并快乐。雪域高原磨炼了我们的意志、荡涤了我们的灵魂,生命因此变得厚重,胸怀因此更为宽广,我们不枉此行。”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甘南武威天祝玉树果洛海南海北海东海西黄南迪庆州昌都那曲林芝拉萨日喀则山南阿里甘孜州阿坝州凉山木里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