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人民幸福生活】青海:草原上“回族曼巴”的医者仁心

2022-07-06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张添福 分享:

(人民幸福生活)青海:草原上“回族曼巴”的医者仁心

图为马文义开展诊断。张添福 摄

虽已和马文义约好采访时间,但当手里攥着单据的病患找上门来,中新网记者着实不愿打搅马文义和病患交流的一分一秒。

“回族曼巴(曼巴,藏语,即医生)”——这是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的草原儿女,对泽库县人民医院院长马文义的称呼。

记者深感不易的是马文义的“语言本领”——温文尔雅的马文义,虽是回族,却操着一口流利的藏语,直接和藏族病患沟通,毫无障碍。

“不管是汉族、回族还是藏族医生,不用第三方翻译,直接和病患沟通,是一项基本功。”马文义解释道,“语言上交流不了,其他事情,都无法去做。”

图为马文义开展诊断。张添福 摄

记者听到,诊疗期间,马文义讲话轻声细语。

“有时候,病患很疼,家属也很着急,如果这时医生口气很大、动作慢腾腾,很长时间都检查不了、疼也止不了,病患就更难受。”换位思考,马文义感同身受。

记者发现,马文义的眼睛里,布满了红血丝。

“当医生,就得天天加班。”马文义介绍,“这两天,早上六点就开台上手术。到了半夜,有危重急诊患者,我们还得上。”

20世纪90年代,医学专业毕业的马文义,被分配到泽库县乡镇卫生院和县人民医院工作。这里平均海拔3700米,年均气温-2.4℃,全年无绝对无霜期,冬长无夏,春秋相连。

“来到医院,看到钳子,我就纳闷,这咋做手术,”马文义说,“医院只有一个高压锅用来消毒,这是最原始的方法,根本满足不了无菌要求。”

“脑梗、心梗几乎无药可治,更无设备可查……”

“外科、妇产科、内科等重点科室,全部混在一起;儿科几乎处于‘零状态’……”

图为马文义接待病患。张添福 摄

“产妇难产大出血,没有办法,就得转院。母子两条命,撂在路上,真的很可怜……”类似这些马文义心中的“难受的事情”,刺痛了他,“患者来到医院,我们或许也无能力去治好他。”

工作之后的马文义,选择继续在省会西宁的医学院和三甲医院学习、进修,增长本领。而他有多次选择的机会,可以“远离”这些“难受的事情”,到医疗技术和生活环境更好的西宁工作。

“但在泽库,西医医生确实少了一点,”甚至一度正在办理工作调动手续的马文义,最终留在泽库草原。

“泽库草原儿女培养和造就了我,我对这片草原有感恩之心。”马文义说,“患者把生命交到一个医生手里,医生要感恩来自患者的这份信任。”

从初上高原的牧民口中的“小马曼巴”,到如今,人到中年,那些“难受的事情”已不在话下。马文义和同事们也不断完成很多过去不敢想象,甚至不断填补“空白”的事情,如开展腹腔镜下肝左叶切除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查术、开颅硬膜外血肿清除术等。

如今,泽库县人民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飞跃。几年前,泽库县人民医院的业务用房面积是3700平方米,现在,搬迁新址后增加到10580平方米,而随着急救中心、康复中心建设,面积将扩大至20000多平方米。

“现在,很多危重患者,本地就可解决。同时,再也没有做完手术,交不起医疗费的患者。”马文义感慨这些年的变化。

被评为“中国好医生”称号的马文义,在泽库草原收获众多粉丝的同时,草原上的牧民,也感动着这位来自外乡的“回族曼巴”。

“我的这个病,交到你手里,就算最后人没了,我都心甘情愿。”一位76岁病患的“叮嘱”,永远让马文义记忆犹新。

一次,马文义去爬山,遭遇雪天,在山里迷路。恰巧遇到一户牧民,“他们赶紧用炉子生火,端出馍馍,拿自己的衣服给我穿,还用摩托车送我回县城。”

有些牧民去县城医院看病时,牧民往往很早起床,“而且给马文义带着牛奶。“他们把新鲜牛奶,从那么远的地方送过来,这是一份温暖和感情。”马文义说。

打造一支健全的人才梯队,建设脑卒中、胸痛、高危孕产妇、危重症新生儿救治等中心,最大程度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这成了马文义最大愿望。

青海省黄南州委常委、常务副州长肖顺琛介绍,近十年,当地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共体建设和远程诊疗系统实现全覆盖,新改建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250个,全州卫生医疗机构达到467家、床位达到1498张,比2012年增加116家和544张。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伴随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深入实施,我区广大农牧民群众依托党的惠民利民政策,参加各类技能培训,学习掌握致富技能,积极就业创业,用自己的勤劳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 青海:打造能源资源“金名片”,建成全国最大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

    海南、海西两个千万千瓦级可再生能源基地规模持续扩大,持续打破全清洁能源供电世界纪录,建成全国面积最大的绿色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青海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忠良5日在青海省政府新闻办举...
  • 【援藏“答卷”】亚东边陲小村里的幸福欢歌

    拉萨市的“江苏路”,日喀则市的“山东路”,林芝市的“广东路”……在西藏自治区有许多以其他兄弟省市命名的道路。这些道路名称,见证着中央以对口援藏机制推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也书写...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甘南武威天祝玉树果洛海南海北海东海西黄南迪庆州昌都那曲林芝拉萨日喀则山南阿里甘孜州阿坝州凉山木里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