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禁塑减废引领三江源民众生活新风尚

2023-06-06 来源:新华社 分享: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聚焦于“塑料污染解决方案”。多年来,三江源民众践行禁塑减废理念,让绿色成为三江源最厚重的底色。

背着由旧衣服做成的小包,将随身垃圾装入小包内带回家,已成为江巴才仁和同学们多年来雷打不动的习惯。

江巴才仁是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巴干乡中心寄宿制学校的学生。曲麻莱县位于三江源地区,黄河和长江北源主要源流均发源于此,有着“江河源头第一县”的美誉。  

玉树曲麻莱境内的约古宗列保护分区石碑。 新华社记者 李琳海 摄

巴干乡中心寄宿制学校位于长江源头,所在地海拔超过4000米,在这里环境保护理念就像水和空气一般不可或缺。学校党支部书记旦尕介绍,为守护生态,2013年,学校响应“生态文明进校园”号召,鼓励学生开展废物再利用,将自己的废旧衣物制成环保小背包,将牛奶盒、饼干袋等垃圾收纳起来,以年度为单位开展评比。这项工作至今已开展了近十年。

江巴才仁因热心环保,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收集工作,在评比中被授予“环保小卫士”称号。“爱护环境,人人有责,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在源头减少一些垃圾,长江就少一分污染。”江巴才仁说。

环保理念在学校生根发芽,垃圾兑换超市的“消失”是重要见证。

采访时记者了解到,曾经该校学生喝饮料现象较为普遍,学校为此开设了垃圾兑换超市,大家可以用饮料瓶兑换学习用品。“一方面倡导垃圾回收利用,另一方面我们开设了环保课教育引导学生,学校也制作了饮品,并设置了开水饮用点,希望尽可能满足学生需求,减少塑料垃圾。”旦尕说。

仅仅一年多时间,垃圾兑换超市就因垃圾不足而“关门大吉”。环境教育课、环保文化墙、绿色苗圃基地……环保理念以一种润物无声的方式融入到学校的每个角落。

除了源头减量控制,近年来,后端垃圾分类回收也在曲麻莱县得到广泛实践。

走进曲麻莱县麻多乡扎加村牧民日旦家,成捆的纸箱堆在院子里,格外显眼。日旦今年58岁,曾是一名生态管护员,在日常巡护过程中,他和同伴会自发将垃圾收集起来,可回收利用的垃圾都分类放置好,由村里或自行定期送到县里的垃圾回收点。

日旦正在整理旧纸箱(2023年5月23日 摄)。 新华社记者 柳泽兴 摄

“我进行垃圾分类已经三四年了,以前不了解垃圾回收,原来垃圾也能变成‘宝’。”日旦说。扎加村在曲麻莱县城设立了可回收垃圾处理点,麻多乡三个村的可回收垃圾都会定点送到这里,按照市场价折算,70%记为积分,30%以现金方式支付给牧民,年底大家可以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

“目前扎加村垃圾回收处理点有11个人在分拣垃圾,我们将垃圾压缩后再运到专业的垃圾处理点,年底还能给村民分红,实现生态与生活共赢。”扎加村党支部书记才桑说。

夏日到来,三江源大地绿色爬上草甸,越过山丘,也进入更多民众心里。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甘南武威天祝玉树果洛海南海北海东海西黄南迪庆州昌都那曲林芝拉萨日喀则山南阿里甘孜州阿坝州凉山木里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