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活态传承 历久弥新——西藏民间艺术焕发新生机

2023-07-04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分享:

图为群众在排练朗玛堆谐歌舞。记者 格桑伦珠 摄


图为甲玛乡“谐钦”艺术团表演“甲玛谐钦”。记者 格桑伦珠 摄


拉萨市墨竹工卡县“甲玛谐钦”作为一种歌舞表演,在当地被称为“崇鲁”,属于“谐钦”的一个分支,于2008年和2012年相继被列入县级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更好地保护、发展传统文化,2012年甲玛乡成立了“谐钦”艺术团。经过几年的努力,2014年,“甲玛谐钦”被列入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图为该校学生在课余时间下藏棋。记者 格桑伦珠 摄


近年来,拉萨市堆龙德庆区古荣小学在完成和落实国家教育课程的同时,不断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于2015年开设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之一——藏棋课程,成为该校办学的特色。

“从小,我就喜欢游走在日喀则的大街小巷,随手抓取一些民俗活动的动人片段,再现于画布上。家乡是我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在“大美在民间·民族团结看西藏——首届新时代西藏自治区民间文艺名家新创作品展”上展出的作品《吉祥家园》的创作者拉巴次仁说。

在《吉祥家园》中,国旗、切玛、盛装打扮的藏汉男女等元素与传统的吉祥八宝图案相结合,形式美妙,内容丰富,呈现出极具民族特色的精美画面。

“首届新时代西藏自治区民间文艺名家新创作品展”展出60余件新创唐卡作品和雕刻作品,为区内民间文艺名家创造了更多交流、展示和表达的机会。这些优秀的民间艺术作品,将藏族人民的衣食住行、民族风情、文化信仰等有机联系起来,推动了西藏民间文艺创新性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直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民间艺术的建设和发展,一系列政策制度的出台,一项项举措的落地实施,一笔笔资金的不断投入,为优秀民间文化艺术传承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信心和动力。老一辈民间艺术家以师带徒、言传身教,教授出一批批“好苗子”,真正实现了“江山代有才人出”“青出于蓝胜于蓝”。在多方力量保护传承、守正创新中,西藏民间文化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

藏香—

传统馨香绵延不断

千百年来,西藏民间艺术代代相承,是广大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

走进尼木县吞巴镇吞达村,今年45岁的次仁多吉正在启动水磨,将作为原料的柏木碾成木浆。“藏香的制作过程复杂,要先用水磨将主要原料柏木碾成木浆,再将木浆晾晒制成香砖,再把香砖揉碎,加水制成香泥,然后要严格按照配方比例加入藏红花、麝香、檀香等数十种香料、药材,最后塞入牛角挤压成条,晾干成型。”次仁多吉告诉记者。

次仁多吉的家族世代制作藏香,他从小跟着父亲学习,有着丰富的制香经验,并经过长期刻苦钻研拥有了出众的技艺。为使藏香均匀笔直,他苦思改良方法,经常在地上一坐就是一天,也因此患上了关节疼痛的毛病。但他坚持数年如一日,终于做出了让自己满意的藏香。同时,为了顺应市场,他还研发了提神香、安眠香等新品种。

谈及藏香现在的销售情况,次仁多吉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得益于国家对民间艺术的保护以及政府的大力推广,我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背着藏香跑遍拉萨的大小店铺去推销了。如今,尼木藏香早已经远近闻名,我也扩大了生产规模,慕名而来的游客和商家成为家里的常客,便捷的网络也为藏香销售提供了新渠道。”

在西藏,像次仁多吉一样将藏香这门民间艺术传承发展并创新的人还有很多,在他们手中,藏香制作这门手艺就像绵延不断的香火,代代相传。

堆谐—

民间歌舞活态传承

悠扬的扎念琴声、时快时慢的踢踏舞声、男女混合的传统歌曲和欢笑声不时从自治区群艺馆一楼排练大厅传出。

“堆谐的摆臂不能像平常走路一样前后摆,两臂需在松弛的状态下,向内依次画弧线摆动。”站在排练厅中央的讲台上,60岁的尼玛仓曲一边示范,一边指导。

堆谐是西藏民间歌舞发展到较高层次、集歌舞乐为一体的珍贵传统文化艺术遗产,因其优雅舒缓且随时随地都能唱跳的特点,在西藏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生生不息,代代相传。2008年,堆谐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格桑卓玛是众多堆谐传承人中的一员,她是拉孜堆谐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拉巴最小的女儿,继承了父亲的遗志,致力于堆谐文化的传承发展。如今,30岁的格桑卓玛已经是拉孜县民间艺术团的专业演员,经常到基层指导学员练习堆谐。

民间艺术需要传承,更需要创新,只有创新和创造,文化才会发展,才会永远保持蓬勃的生机和旺盛的生命力。

作为多次走出深山的传承人,年近60岁的扎西旺拉从未考虑过退休的事情,虽然跳得少了,但他把更多精力放在堆谐保护和传承上。“我现在收了300多个徒弟,新创作了20多首曲子,还对100多首老曲子进行了创新。”

扎西旺拉说:“传承发展堆谐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而培养一支热爱堆谐文化、热爱堆谐表演的年轻一代舞者是我的职责使命。”

藏戏—

“活化石”扎根群众中

藏戏集说唱、表演、歌舞、文学于一体,有着600余年历史,被誉为藏文化的“活化石”。

“我从小就很喜欢藏戏,每次公园里表演藏戏,我总会跑去看。”雪巴拉姆藏戏团艺人旦增益西告诉记者,“多数人喜欢藏戏的唱腔、面具或音乐,我更喜欢它所表达的情境及带给我的感受。”

雪巴拉姆藏戏团,是拉萨市第一家民间藏戏艺术团,旦增益西小时候不止一次观看过他们的演出。机缘巧合,旦增益西得以加入雪巴拉姆藏戏团。

“藏戏艺术有很高的文化价值,我已经八十多岁了,但依然觉得还有很多东西没有学会。我看你现在十分用功,一定要继续努力地学习这门艺术!”这是旦增益西的戏师在世时对他的嘱托,也让他明白了热爱和坚守的区别,所以在重新踏入校园后,他依然没有放弃学习藏戏。学校操场上,图书馆后面,宿舍楼阳台上……总能看到旦增益西练习藏戏的身影。

凭借自身的努力和天赋,以及前辈的严格指导,旦增益西在藏戏方面进步很快。“我可能很难达到老艺人那种高深的造诣水平,但是,学习和传承他们的艺术精神,把这门技艺传承下去,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藏戏,是我努力的方向。”旦增益西说。

西藏民间藏戏历史悠久,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不仅是老年人的爱好,也受到小学生、青年群体喜爱。

今年15岁的旦真罗布不仅喜爱藏戏,还于4年前成立了一个少年藏戏团——璞道少年藏戏团。“现在身边的许多同学都很喜欢流行文化,而我想为热爱藏戏的同龄人创建一个平台。”旦真罗布说。

组建藏戏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旦真罗布从未放弃,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梦想。经过四年多的发展,璞道少年藏戏团从最初的10名成员发展到24名成员,成为业内小有名气的藏戏团。这个最年轻的藏戏团在舞台上、镜头前亮相的机会越来越多,让更多人看到民间藏戏的活态发展。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甘南武威天祝玉树果洛海南海北海东海西黄南迪庆州昌都那曲林芝拉萨日喀则山南阿里甘孜州阿坝州凉山木里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