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辉煌七十年 感恩奋进新阿坝】高原守鹤人如科:守护是最长情的告白
| 2023-07-17 来源:香巴拉资讯 | 分享: |
7月的花湖水天一色美不胜收,采访组在这里偶遇了正在通过望远镜观察黑颈鹤宝宝生长情况的巡护员如科。

作为一名“高原守鹤人”,59岁的如科已经在这片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高原泥炭沼泽湿地守护16年了,三年前,他的儿子仁青多吉也成为四川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一名巡护员,和父亲一起,做起了“高原守鹤人”。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是唯一繁殖、生活在高原的鹤类,被誉为‘珍禽之冠’。”如科说,每年进入春天,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白雪渐渐消融,黑颈鹤就从云南、贵州等地出发,回到若尔盖繁衍生息。

据介绍,黑颈鹤大概在每年的3月中旬“回家”,4月底到6月中旬开始产卵、孵化,待到大概11月初的时候再成群结队迁徙到云南、贵州。“每次黑颈鹤回家我都会很高兴,就像‘亲人’回来了一样。”在如科眼里,守护好黑颈鹤,守护好若尔盖花湖湿地,也是守护好黄河的天然蓄水池。

“花湖因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成为大自然恩赐的鸟类中转疗养站,素有鸟类的天堂、植物的王国之称。”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科科长索郎夺尔基告诉记者,花湖每年为黄河补水量达46亿立方米左右,占黄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7.58%,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补给区、黄河中下游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因此,每年的春、秋季,南往北归、成千上万的水鸟要在花湖停歇,补充能量,也成为了珍稀濒危鸟类迁徙路线的关键节点和中转站。
为深入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引导社会公众共同参与若尔盖湿地草原暨生物多样性保护,6月28日,“2023年若尔盖湿地草原保护暨生物多样性研讨会”在若尔盖县唐克镇黄河九曲第一湾举行,研讨会上,若尔盖确定黑颈鹤为县鸟,来自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中心、中国湿地保护协会、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四川林业科学研究院等国内外相关行业机构的专家学者参与研讨。与会嘉宾就湿地保护经验、搭建湿地生态系统交流合作平台、推动湿地保护和生物多样性高质量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话题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

近年来,若尔盖县把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高寒泥炭沼泽生态系统和黑颈鹤等珍稀物种作为主要保护对象,持续实行禁牧、轮牧等一系列生态保护治理措施,把高原湿地打造成了候鸟理想的越冬地和停歇地。
据了解,2022年5月,四川与甘肃共同创建若尔盖国家公园获批,对构建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保障黄河上游地区生态安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们正在实施的湿地保护与恢复,恢复湿地9.7万亩,预计今年六月底完工。”若尔盖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说,通过系统治理修复,花湖水位提升了0.52米,水域面积扩大了435公顷。此外,若尔盖国家公园建设也在有序推进中。

记者 央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