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探访青海省首个“中国农业公园”:沙漠“造血”让荒漠变绿洲

2023-08-14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马彩萍 孙睿 分享:

中新网西宁8月14日电 题:探访青海省首个“中国农业公园”:沙漠“造血”让万亩荒漠变绿洲

作者 马彩萍 孙睿

驱车前往距离青海省格尔木市区近70公里的苏弥山庄,是青海省首个“中国农业公园”。

从远处眺望,苏弥山庄犹如镶嵌在荒漠中的一片绿洲,它构筑起格尔木西郊一道坚固的绿色屏障。

8月正是柴达木枸杞采摘季,苏弥山庄的有机红枸杞也开始了头茬采摘,在这6000亩的枸杞林里,果实饱满红润的枸杞缀满枝头,工人们正忙着采摘,现场一派丰收喜人的景象。

图为枸杞采摘工正在采摘枸杞。 马彩萍 摄

“每年这个季节都会从河南老家带过来一批人进行枸杞采摘工作。今年我们带了200多个人,每人每天能采100多斤,每个人都能挣到100多块钱。他们年纪大了,进厂进不了,然后就带到这边来,既为公司解决了采摘难的问题,也让他们挣到了钱。”劳务经纪人蔡晶玲说,苏弥山庄今年的红枸杞收成不错,预计能够采摘近百万斤鲜枸杞。

为了保证头茬枸杞能够及时采摘,苏弥山庄从四川、河南等地雇佣了1500多名采摘工前来采摘枸杞。

架线、修路、打井、平整土地、种植、管护,一步一个脚印,如今,这一棵棵枸杞苗经过管理人员的精心管护,已经形成了集中连片的枸杞经济林,枸杞一跃成为公司发展收入的支柱产业之一。

苏弥山庄生产调度室主任赵振胜说:“通过这几年的发展,苏弥山庄种植红枸杞的面积已经达到6000余亩。我们逐步提升产品品质,走高标准、水肥一体化管理模式,打造纯有机、无污染枸杞,产品受到国内外顾客的欢迎。”

曾经的沙漠被枸杞经济林披上绿装,6000余亩绿意盎然的枸杞林,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双丰收”。

“每年4、5、6这三个月,平均不到十天就有一次沙尘暴,作为一家民营企业,我们一直在‘输血’,目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目共睹。”苏弥山庄总经理尹需要说。

为了锁住风沙口,苏弥山庄打造了70.67公顷防护林,树种以新疆杨为主,兼种胡杨、沙枣、白刺、柽柳、白榆、竹柳、杏树、桃树、苹果树等。其中,新疆杨种植17万多株,其它树种16万多株,特色黑红枸杞林下经济作物200多万株,苗木整体成活率达90%以上,防护林生机勃勃,已有葱郁之势。此外,苏弥山庄还有一块采摘片区,片区共有20个温室大棚,棚内种植的葡萄、人参果、番茄等果蔬长势喜人。

图为山庄工作人员在大棚内工作。 马彩萍 摄

“我们前几年还试种过有机中草药、油菜籽、藜麦等一些农副产品,后来发现还是枸杞最适合这片沙漠,所以我们选来选去还是以种枸杞为主。”尹需要说,现在还有2000多亩地,后面按照政府的政策要求以及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再选定种植产品。

沙漠“造血”,已然让这片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完)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甘南武威天祝玉树果洛海南海北海东海西黄南迪庆州昌都那曲林芝拉萨日喀则山南阿里甘孜州阿坝州凉山木里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