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中国加大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2023-09-02 来源:新华网 分享:

2019年9月24日拍摄的青海湖鸟岛美景。新华社记者 李琳海 摄

巍峨神圣的雪山、蜿蜒曲折的河道、草肥水美的湿地、地下厚实的冻土、不时“冒”出的藏羚羊……这是2014年任斐鹏首次在长江源参加科考时看到的壮丽场景。凭借环境地理学与生态学等领域的长期专业积累,他将目光锁定在江源植被和土壤生态系统。

1982年出生的长江科学院博士任斐鹏热衷探究植物生态多样性,在大学期间就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在他看来,地球表层的植被与土壤对外界环境变化十分敏感,能直观反映生态环境的变化。

“如果将流域生态系统比作人体,植被和土壤如同人体的肌肤,为各种生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任斐鹏说,观测和研究植物的过程虽然艰辛枯燥,但通过大量信息读取和比对,就能感知植被生态的环境偏好和健康状态。尤其是在江源脆弱的生态环境中,值得长期关注研究。

位于青海省南部的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是亚洲、北半球乃至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重要启动区。大量冻土层分布是江源土壤一大特点。

7月24日,科考队员在当曲湿地进行观测作业(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 摄

经过多年的模拟增温试验原位观测,任斐鹏分析相关数据后发现,当增温幅度小于3摄氏度的情景下,监测样方内的物种数量和群落优势种没有明显变化,当增温幅度达到或大于3摄氏度时,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发生了明显变化。

“升温越高,监测样方内的植被覆盖度下降越大,生物多样性和物种密度下降趋势更加明显,这些科学监测为青藏高原植物生态系统保护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他说。

筑牢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一直是中国政府的关切。中国长期积极致力推动全球气候谈判,以身作则践行相关减排承诺,在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中扮演建设性的关键角色。

专家表示,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青藏高原冰川和冻土的加速消融,这也导致青藏高原湖泊整体呈扩张趋势。

这是7月26日拍摄的通天河支流的辫状河道(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 摄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十年来,青海累计投入湿地保护资金11.87亿元,实施湿地保护修复项目226项,统筹水源涵养、水质净化、固碳增汇、生物多样性保护,一批退化湿地得到修复,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水源涵养功能不断增加。

作为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2005至2019年,青海湖水位增长超过3米,随着水体面积的增大,青海湖湖岸线扩张,土地沙漠化好转,湖周植被呈现增长趋势。另一方面,水体的持续增长也使部分鸟类栖息地被淹没,位于青海湖北岸的海北藏族自治州部分牧民草场被淹。

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湿地管理处处长马建海说,针对青海湖、尕海等水位上涨淹没草场问题,政府采用易地搬迁、禁牧休牧轮牧等措施实施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和退耕(牧)还湿项目,投入资金2.09亿元,受益群众达6083户。

此外,当地政府、牧民、生态保护志愿者等在青海湖、尕海、泉湾等湿地为珍稀鸟类搭建人工鸟巢,确保鸟类栖息地安全。

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沈永平说:“随着日益加剧的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青藏高原近些年呈现出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等问题,冰川退缩、冻土消融、灾害风险加大的威胁依然存在。”

“系列工程设施的建设和科研监测等增加了生态系统韧性与可塑性,这为减缓应对因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提供了借鉴。”他说。

青藏高原牧民也积极参与生态保护。

成来东周家住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扎河乡口前村。扎河乡地处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园区。2022年,成来东周大专毕业后选择返回家乡,子承父业,成为生态管护员。

平日他负责巡护山水、捡拾垃圾、监测野生动植物等工作,每天最远巡护路线超过20多公里。每次看到奔涌的长江顺流而下,成来东周心中总有难以言说的感情。

“当牧民放下牧鞭端起‘生态饭碗’,当三江之水奏响新的生态乐章,中国式现代化‘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勇毅笃定,树立起人类新的文明标杆,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积蓄着力量。”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局长李晓南说。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甘南武威天祝玉树果洛海南海北海东海西黄南迪庆州昌都那曲林芝拉萨日喀则山南阿里甘孜州阿坝州凉山木里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