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守护自然之美 寻找三江源的秋天

2023-09-07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

秋日三江源。人民视觉 李友崇 摄

生态管护员在安装监测设备。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供图

牧民摄影队队员拍摄的全缘叶绿绒蒿。人民视觉 赵金德 摄

编者按:秋风起,层林染,稻果香,秋天的大地五彩斑斓、多姿多彩。即日起,本版推出“美丽中国·秋色迷人”系列报道,让我们跟随秋天的脚步,到山间、到田野、到湿地……赏秋日大地胜景的生机勃勃,听美丽中国建设的足音铿锵。

三江源的秋天,来得比不少地方要更早一些。

在这片19.0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很难用一种色彩去定义。告别夏日的热烈绚烂,高原上一层秋风一层凉,沉淀出更加成熟饱满的气质。寻秋三江源,寻的是大自然妙笔绘出的风景之美,寻的也是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设立两年来的蜕变之姿。

青黄蓝相接,黄河源区秋景动人

从西宁出发,一路向西南而行。过日月山、倒淌河,遥望龙羊峡,穿过共和盆地,辗转绕进烟斗状的兴海大草原。在这个如同天设的“聚宝盆”里,草场渐次泛黄;再经过豆错和花石峡,便进入了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区。

黄河源区里,初秋的印记更加明显:大小不等的湖泊周边,水草最先呈现出明暗不等的黄色。本是一片绿毯的草场,亦被渐渐过渡的草黄色代替,在阳光的映射下,由绿变黄的草场没有寂寥萧瑟之感,鲜亮的黄色在风中如水浪般漫向远方,散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很难想象,10多年前,这里草场退化、几乎是一片不毛之地。

在2016年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之前,黄河源区已经着手开展一系列生态修复措施,三江源国家公园设立后,又累计投入62亿元实施生态修复项目。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孙立军介绍:“现在三江源国家公园水源涵养量年均增幅6%以上,草地覆盖率、产草量分别比10年前提高了11%、30%以上。”

“中华水塔”的水量更充沛了,“千湖之县”玛多县的秋景愈发动人——每前行数百米就有一个湖泊揭开面纱,大片生态湿地汇聚成“星星海”。若是夜间经过这里,明月倒映水中央,与星星点点的湖泊共同勾勒出一幅人间天境图。

在玛多县境内沿国道前行,黄河多了几分不羁与豪迈,时而浩浩汤汤奔涌前行,时而辫状分布、九曲回肠。再往上游走,站在牛头碑上俯瞰,初秋的鄂陵湖,在一片棕色岸堤和群山的包围下,湖面澄亮如蓝宝石,美得让人屏住呼吸。扎陵湖、鄂陵湖,俗称“姊妹湖”,是黄河源的两座水库,也是两座天然巨型“沉淀池”“过滤器”。三江源国家公园设立后,扎陵湖、鄂陵湖和“星星海”都成为重要的保护分区,国家重要湿地和自然遗产地的地位进一步突出。

约古宗列曲就在前方,万年流淌的溪流,终将汇聚成滋养众生的大河。河源胜地的秋,在天地间如此豪迈多情。

棕灰色渐变,高原动物活跃在雪山草甸间

车行214国道,远处的巴颜喀拉群山雪峰傲立眼前,在阳光的照射下金光灿灿。山脚下,藏狐、藏野驴等野生动物不时“闪现”。活跃在雪山草甸间的高原动物,为初秋的三江源增添灵动的色彩。

巴颜喀拉山口,就在前方。“看,藏羚羊!”同行的人手指向远处,十几只藏羚羊在山腰间结队往山顶而去。它们奋力奔跑,不时停下来歇歇脚,回望来处。

“这是往回迁徙的藏羚羊,每年6、7月份在可可西里产完仔后,藏羚羊会成群结队回到出发地。”三江源国家公园卓乃湖保护站站长秋培扎西介绍,“藏羚羊在夏天和秋冬时的颜色是不同的,夏天为黄褐色,冬季变为灰黄色或者白色。”

近看此时的藏羚羊,全身分布着淡棕褐色浓密的毛发,为了适应常年寒冷的气候,背部毛发尤为厚重。没一会儿,野牦牛、藏野驴、藏狐等相继进入视线。同样地,随着秋冬季的到来,它们的皮毛“保护色”也开始发生变化,棕灰色渐渐成为主色调。

据青海省生态环境厅信息中心主任李飞介绍,近年来,三江源地区野生动物种群明显增多,藏羚羊由20世纪80年代的不足2万只恢复到7万多只,过去难得一见的雪豹、金钱豹、欧亚水獭等频频亮相,兔狲、藏狐、白唇鹿、野牦牛、黑颈鹤等争相出镜。

三江源生物多样性更丰富了,“高寒生物自然种质资源库”的地位进一步突出。在位于西宁市的青海省“生态之窗”,三江源国家公园各个重要点位的画面实时清晰可见。最近,青海省生态环境厅信息中心工作人员陈良博就通过这只“千里眼”,观测积累了大量藏羚羊迁徙的数据。

记录多彩自然,巡护的牧民端起了相机

记者取道曲麻莱、杂多,向着长江源区出发。草原延展到远山脚下,一抹抹“迷彩绿”跃动其间——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大自然摄影队”的队员们正在寻找雪豹的踪迹。

一个秋日的清晨,朝阳喷薄而出,洒落片片金光,藏羚羊的毛发光彩夺目……每当提起与摄影的结缘,索南文斗总会想起这个被“震撼”的瞬间,这是由当地牧民自发成立的摄影队队员拍摄的照片。自2017年成立以来,摄影队队员已近百名,足迹遍及高原大地,镜头里装满了长江源的生灵草木、山山水水。

索南文斗爱上了摄影,加入了摄影队。他是曲麻莱县叶格乡牧民,三江源国家公园设立后,他的家乡整片划入园区。得益于“一户一岗”政策,他放下牧鞭,成为一名生态管护员。平日巡护,除了捡拾垃圾、观测记录,他最喜欢的便是举起相机,拍摄巡护路上的点点滴滴。这些年来,他的镜头里出现过雪豹、藏羚羊、野牦牛,雪莲花、川贝母等珍稀植物更是屡见不鲜。

索南文斗向记者展示着作品,绣线菊、绿绒蒿、银莲花……色彩鲜亮的花朵,与阳光下闪着金光的河流、瓦蓝而高远的天空互相映衬,呈现三江源的自然之美。

“我们用相机记录,拉近长江源与世界的距离。”摄影队队员旦增说。如今,不只长江源,三江源这片神奇瑰丽的土地孕育了数十支牧民摄影队,影响力持续扩大。

牧民摄影师达杰把爱好传递给了女儿康卓。康卓7岁时,就在达杰的指导下成功拍摄到了雪豹。最近,达杰用牦牛毛亲手编织了一条相机肩带送给女儿。“摄影不仅是爱好,也是责任。通过影像记录三江源生态环境的变化,展示保护成果,需要一代代人不断努力。”达杰望着秋色渐浓的这片热土,眼里充满希望。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甘南武威天祝玉树果洛海南海北海东海西黄南迪庆州昌都那曲林芝拉萨日喀则山南阿里甘孜州阿坝州凉山木里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