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联播 | 生态立州绿色兴州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2023-09-14 来源:四川观察 | 分享: |
持之以恒推进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建设,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始终以生态立州、以绿色兴州,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系列报道“辉煌七十年 奋进新阿坝”,我们一起打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阿坝画卷。

记者 杨威:削坡、挂网,将草籽和营养土均匀地喷附,再覆盖天然可降解的椰丝毯,通过这样的方式对湿地内存在的裸露基岩进行治理。今年,若尔盖将完成495个,共126公顷的裸露基岩治理。
借助于新型复绿手段,“散落”在草原上的一个个斑状裸露基岩重新焕发生机。

阿坝州若尔盖县自然资源局生态修复股工作人员 毕洪斌:从短期来看,能够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从长期来看,能够加速裸露基岩上草皮层的形成。
不仅是局部的由黄转绿,在若尔盖县辖曼镇,原本沙化严重的山坡,被编织出了一片片高山柳沙障,柳条组成的无数个方格内已经长出了植被,“沙退草进”的演变正在持续发生。

阿坝州若尔盖县林草局副局长 王泽光:(2022年)沙化年增长率首次出现负增长,由5.32%下降为-1.36%,草原植被盖度达84%以上。
同样让人心生欢喜的变化,还发生在湿地深处。为攻克草原湿地萎缩的难题,牧场内部分原有通车道路被改建为生态拦水坝。今年新建的300个微型拦水坝已在丰水期开始发挥拦水功能。

阿坝州若尔盖县林草局草原站站长 刘海金:遏制湿地退化的趋势,通过项目实施,增加湿地蓄水量是146万个立方(米),增加湿地面积达15000亩。
若尔盖湿地得到了更多的恢复时间和休养空间,万物生灵的栖息环境也正持续向好。
四川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 丹秀:保护区黑颈鹤从407只达到1000只左右;新增物种9种,国家I级保护动物已增加至17种。

随着若尔盖国家公园创建的深入推进,当地牧民也逐渐转变观念,将放养与圈养补饲结合起来,降低草场承载压力,走出一条“减畜不减收”的绿色发展之路。

阿坝州若尔盖县达扎寺镇红光村牧民 罗州:以前我们想要养更多的牛,现在我们更想要美丽的家。只有把这片草原保护好了,才会有更好的生活。
不光是湿地,阿坝州对冰川的研究保护同样科学而全面。从2018年开始,达古冰川管理局与科研机构合作,以加盖隔热毯的形式减缓冰川消融。

阿坝州达古冰川管理局副局长 黄仕海:反辐射材料(让)冰川的温度比空气的温度要低七度;还有一个,在我们冰川的这个消融区以及积累区,我们进行大面积的造雪,到了夏天就只化雪,化不了冰川。
如今,围绕冰川保护的物质平衡测量、生物多样性采样监测等系统性工作已在三打古省级自然保护区常态化开展。

阿坝州达古冰川管理局保护处处长 兰勇:雪豹、羚牛、林麝、金丝猴就在冰川的附近,动物的可视率相当高,这个情况说明冰川的周围,生物多样性越来越健康。
党的十八大以来,阿坝州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82.9%,累计治理水土流失53万亩,治理沙化土地130万亩,恢复退化湿地31万亩,珍稀野生动物保护率95%以上,建成黄河干支流生态防护带742公里,全州生态环境质量指标达到“五个100%”。

阿坝州副州长 朱锐:阿坝各族儿女将坚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坚决扛起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水源补给区的政治责任,努力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安逸四川作出阿坝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