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甘肃省甘南州:向绿向新向未来

2023-09-18 来源:甘肃日报 作者:韦德占 分享:

秋日的阿万仓湿地。

每年有近万只候鸟在玛曲湿地栖息繁衍。

2023年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持续推进。玛曲县自然资源局供图

美丽的甘南草原。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玛曲县委宣传部提供

秋日清晨,站在海拔3900米的尕玛梁远眺,逶迤的黄河就像一条银白色的哈达在草原上飘舞,尽显秀美之色。

源自巴颜喀拉山的黄河,在此拐了一个180度的大弯,形成了久负盛名的“天下黄河第一弯”。蜿蜒流淌的黄河,在玛曲宽阔的草原获得了充分的滋养补给,玛曲因此被称为“黄河之肾”。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是黄河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补给区,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被整体纳入国家生态主体功能区。境内有黄河、洮河、大夏河、白龙江等120多条干支流,黄河甘肃段干流全长913公里,黄河玛曲段干流总长433公里,约占黄河甘肃段干流的一半,径流量增加108.1亿立方米,占黄河源区总径流量的58.7%。

近年来,甘南州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深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切实筑牢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

绿色理念深入人心

黄河首曲,阿万仓湿地,绿毯似的草地一望无际,支流如飘带般蜿蜒其间。

贡曲河全长23公里,从玛曲县阿万仓境内汇入黄河,是黄河支流之一。身为贡曲河河长,阿万仓镇党委副书记杨尼布每周都要巡河。

“黄河阿万仓段的主要支流有9条,每一条都有一名干部担当河长。作为河长,我的责任就是不让一滴污水流入黄河,确保一河清水向东流。”杨尼布说。

在甘南,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不懈努力,守护着黄河上游的生态环境。

2003年,欧拉镇牧民卓玛加布决定通过捡拾垃圾净化草原环境、保护母亲河。从那时起,一手提编织袋、一手握铁钳的他,开始了“草原愚公”生涯。

“我们都是喝着黄河水长大的,黄河养育了我们,我真心希望它每一天都是清澈干净的。”卓玛加布说。

如今,卓玛加布的追随者越来越多,“90后”的三木知,就是其中之一。

召集举办中国玛曲首届黄河首曲湿地调查交流会、邀请专家开展黑土滩治理的培训、带领玛曲县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实践活动、开展“生态环保进校园”等主题宣讲活动……从2017年开始,三木知始终坚守在生态环境保护一线。现在,他已是玛曲县生态环境保护协会会长。“这些年很忙,但是也很充实,能为黄河生态保护出一点力,感到很骄傲。”卓玛加布说。

卓玛加布、三木知只是甘南州在保护黄河行动中党员干部带头干、牧民群众自觉干的一个缩影。甘南坚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得益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切实筑牢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如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保护生态环境成为甘南74万各族群众的自觉行动。

重点治理成效显著

入秋以来,玛曲县自然资源局的马春林,每天和同事们奔走在草原上,跟踪“2023年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的建设进度。

“我们的工作就是及时调整组织计划,加强跟踪督导检查,做好各项服务,及时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马春林说。

站在玛曲黄河大桥极目远眺,曾经的沿黄沙化带如今绿意盎然。

2021年,玛曲县全面启动了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为期3年的项目,对矿山、森林、草原、湿地等进行系统修复,生态保护修复总面积达13.39万公顷。

“2022年至2023年,我们实施了玛曲县黄河沿岸阻沙林带建设试点项目,在黄河干流段河岸沙化带,建设河岸阻固沙林草带2.11万亩,在尼玛镇、欧拉镇、河曲马场等黄河沿线重点区域因地制宜进行连片治理。”马春林说。

“玛曲县地处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气候寒冷、植物生长期短、自然条件严酷等原因,可借鉴的沙化治理技术措施少,导致沙化治理难度大。”玛曲县草原工作站站长杨林平告诉记者,经过多年的试验、示范和总结,玛曲县探索出了一套适合当地的“整地+植灌+草方格+施肥+土质改良+人工种草+围栏”的沙丘治理技术模式,目前对已形成的沙化土地和黑土滩退化草地等进行重点治理,成效显著。

一度猖獗的鼠害,也是草场退化的原因之一。为了治理草原鼠患,相关部门积极探索无害化生物防治技术,防治方法也由过去单一的化学灭治,发展成为生物防治、生态治理和人工捕捉的综合防治措施。

随着退牧还草、沙化退化草原综合治理、湿地保护与修复、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生态修复治理、草原鼠害防控等一系列生态保护工程项目的实施,甘南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逐年改善,生态环境退化的趋势得以遏制。

“党的十八大以来,甘南州累计营造林93.44万亩,治理中度以上退化草原1792万亩。森林蓄积量较2010年增加2412万立方米、达到1.06亿立方米;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较‘十二五’末提升5个百分点、达到97%。”甘南州林业和草原局造林绿化科科长彭新军介绍说。

生态效益不断凸显

秋日的尕海湿地,阔水连天、水草丰美、飞鹤凌波……看着眼前美自天成的景观,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主任陈有顺感慨道:“谁能想到,作为黄河上游支流洮河的水源涵养地以及重要水源补给区,尕海湖曾一度干涸。”

自20世纪90年代起,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频繁等原因,尕海湖曾3次干涸,周边湿地面积锐减。近年来,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实施湿地禁牧补偿、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等项目,目前尕海湖水域面积达到了2700公顷,湿地生态系统日趋完善。

“随着生态持续向好,我们连续5年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雪豹的活动踪迹,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的数量也逐年增加。此外我们还发现了鸳鸯、大天鹅、中华斑羚等珍稀动物。”尕海保护站站长香毛吉告诉记者,如今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成效逐步显现,湿地涵养水源、净化空气、降解有害物质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原来部分退化的湿地已经得以恢复,生态效益明显凸显。

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474平方公里,是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水资源保护、建设的源头和战略要地之一。尕海湿地及其泥炭资源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涵水、养水、储水、供水特别是储存碳汇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意义。在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甘南州坚决扛起上游责任,在生态环境保护中体现甘南担当。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甘南武威天祝玉树果洛海南海北海东海西黄南迪庆州昌都那曲林芝拉萨日喀则山南阿里甘孜州阿坝州凉山木里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