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用一幅新唐卡绘出新时代的香巴拉胜景

2023-10-27 来源:四川日报 分享:

用一幅新唐卡绘出新时代的香巴拉胜景

——“80后”画师领衔创作《香巴拉画卷》,闯出唐卡“亚丁画派”新路

《香巴拉画卷》。 受访者供图

呷绒翁都(右一)与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艺术家等在《香巴拉画卷》前合影。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田为 摄

十月的稻城亚丁,央迈勇神山披上了白雪盛装,五彩斑斓在森林海子、青稞田间铺开,给游客带来绝美的视觉冲击,满足了人们对秋天的几乎所有遐想。

在刚落成的亚丁香巴拉博物馆进门的显眼位置,一幅长7米、宽1.2米的唐卡长卷再次让游客感受到一次视觉和心灵上的双重震撼——“三怙主”雪山巍然屹立,苍松翠柏、草甸花丛、溪流湖泊、牦牛骏马、珍禽异兽、房屋炊烟点缀其间,藏族群众或劳作或欢歌或静思,一派人间仙境的宁静祥和……而画风似唐卡似青绿山水也似油画,更是前所未见……

这幅被讲解员浓墨重彩介绍的“宝贝”名为《香巴拉画卷》,由四川省甘孜州“80后”唐卡画师呷绒翁都领衔创作,是去年底四川省启动的亚丁村保护恢复项目的一项重要内容。

刚一亮相,《香巴拉画卷》就赢得社会各界高度评价:“无论在主题立意、文化展示还是艺术创新上都独具一格,汲取并融合了藏族香巴拉、汉族桃花源、西方伊甸园等文化精髓,糅合唐卡、中国画、油画特点于一身,生动展现了新时代藏族理想家园的香巴拉胜景,彰显文化自信和文化融合,闯出了一条唐卡创作新路。”

创意

以创新唐卡为突破口,守护传承文化灵魂打造中高端文旅商品

在《香巴拉画卷》背后,有着千百年的厚重历史和充满国际范的迷人故事。

在藏族文化中,高原深处有一片被雪山环抱的净土,称为香巴拉王国,那里鸟语花香、幸福富足。而在稻城雪山脚下有一处真实的人间仙境叫亚丁,千百年来鲜为外界所知。

1928年,美籍奥地利探险家约瑟夫·洛克两次到亚丁,首次将这处绝美秘境推向世界,启发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在《消失的地平线》中创造“Shangri-La”一词,掀起全球寻找“香格里拉”的热潮。近年来,亚丁多了异常响亮的别称——“蓝色星球上一片净土”“香格里拉之魂”,成为东西方理想家园向往追求的交汇地。

2022年8月,四川及时启动稻城亚丁村抢救性保护恢复工作,打造集中展示香巴拉文化、香格里拉寻梦文化、藏族农耕民俗文化的国际化村落,示范引领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建设。守护传承文化灵魂,打造独具亚丁特色、更好满足中高端消费特别是精神文化需求的系列文旅商品成为一项重点工作。唐卡是藏族文化中特有的艺术形式,深受人们喜爱。示范创作一幅展现藏族群众理想家园的创新唐卡被确定为突破口。

唐卡资深画师众多,谁来担纲?甘孜州文广旅局局长刘洪推荐了一位出人意料的人选:“80后”呷绒翁都。

翁都1985年出生于德格县麦宿镇绘画世家,5岁起就跟随父辈学习唐卡。近年来,他尝试将新理念融入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我愿集各家之所长,探索发展一门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新艺术。”

翁都很有底气。2013年,他就前往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山水画高级研修班学习,师从国家一级美术师王界山。几年间,他不仅研习中国画各种技法,还接触了油画等艺术形式。

两年多前,翁都带领数名唐卡画师牛刀小试,绘制出长9米、宽2米的创意唐卡《融》。与传统唐卡一贯构图饱满、中心位置突出主要对象不同,《融》大面积绘山画水、铺陈景致,更有意思的是,画面中不仅共存着中西方神话故事及历史典故中的人、神、物,彼此间还沟通交流,尽显多元文化交融互鉴的风韵和气象。

《融》引发广泛关注,它的创意表现和精神内核,与《香巴拉画卷》设想不谋而合。

“亚丁就是民族之间文化交融、东西方文化交流、人与自然和谐共荣的地方。我们就是要以《香巴拉画卷》为窗,充分展示藏族文化这一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独特魅力,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展现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刘洪说。

“融”因此成为必需。“打破传统唐卡固有题材和风格,创新借鉴更多艺术形式,体现文化与技法的和谐交融。”不愿墨守成规的翁都信心十足。

创作

7个多月20余次修改,呈现香巴拉理想在新时代的现实场景

平时忙于创作,翁都探访亚丁的梦想一直未能成行。今年2月以来,为了创作采风,亚丁变成了他最熟悉的地方之一。“简直是人间仙境!”翁都至今也没想明白,美得令人窒息的雪山、湖泊、森林、寺庙和村庄竟能集中在一条山沟里。

每次到亚丁,翁都除了拍摄大量照片外,还会随时用草图记下所见所想。胸有成竹后,这位年轻人带领自己工作室的伙伴,一道攻坚《香巴拉画卷》。

首要的是主题和立意。“对于理想世界的美好想象,藏族有‘香巴拉’,汉族有‘桃花源’,西方有‘伊甸园’。”刘洪说,《香巴拉画卷》既要展示亚丁的绝美风光,也有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既有藏族和亚丁的历史文化,也有它们在新时代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刘洪表示,传统唐卡绘画多为宗教题材,《香巴拉画卷》则要通过日常的景致和生产生活场景,呈现藏族香巴拉理想的现实场景,“新中国成立后,藏族群众从农奴变成了国家主人,在新时代,我们的理想家园梦想照进了现实。”

因此,翁都在画面排布上花费了最多的心思,“既要呈现亚丁大美风光,也要展现老百姓的农耕生产、欢歌乐舞、文化交流等日常情景,是真实可触、充满烟火气的理想之地。”

作为各方面都是全新挑战的原创作品,《香巴拉画卷》没有可以参照的当代现成模版。翁都便向中国传统文化寻找灵感——明代仇英的《桃花源图》让他眼前一亮。桃花源是汉族人民的理想家园,仇英在这幅传世作品中通过发现桃源、桃源见闻、源中闲聊、桃源畅饮、离开桃源等部分,描绘出文人理想中的隐居之乐。

几经借鉴考量,翁都团队决定以亚丁央迈勇、夏诺多吉、仙乃日三座雪山为主体,从左至右设置农耕、游乐、文化三大板块,穿插山峦、湖泊和当地特色动植物,生动描绘雪山下藏族群众辛勤劳作纵情歌舞、万物生灵共生共荣、东西方文化交流交往等场景。

“汉族桃花源的入口是桃花,藏族香巴拉的入口是杜鹃花,所以在山坡上点缀了一簇簇的杜鹃花。在画面的右下角,藏族群众正在向一位外国朋友诉说着什么,描绘的就是95年前洛克探访亚丁并与当地群众交流的场景。”翁都透露了创作中的一些考虑。

唐卡是一种极致的绘画,费时费工。为了这次全新尝试,翁都带领团队创作前后耗时7个多月,经过了20多次较大的修改。在翁都看来,创作《香巴拉画卷》的过程,就是一个遭遇并克服各种困难,不断实验、不断融合的过程。

一个细节可见翁都对《香巴拉画卷》的格外重视。传统唐卡通常直接在画布上起稿,连尺幅巨大的《融》也不例外。为了完成《香巴拉画卷》,翁都专门学习使用平板电脑,“要先出效果图,然后反复调整打磨。”

创新

融唐卡工笔国画意境油画写实于一身,唐卡“亚丁画派”迈出坚实步伐

在打破唐卡的传统主题定式的同时,《香巴拉画卷》在艺术上更是进行了重大创新。

“在一幅画中,既看到唐卡的工笔,又有国画的意境,还有油画的写实,让人耳目一新。”游客在欣赏《香巴拉画卷》时这样评价。

刘洪介绍,《香巴拉画卷》用的是唐卡的矿物原料,青山、树木、花卉借鉴了国画中的青绿、水墨山水画的技法,雪山、天空、岩石、人物则具有油画的写实特点以及色彩上自由大胆的表现,寺院、民居、湖泊、动物等则传承延续了藏族唐卡噶玛嘎孜画派施色浓重、对比强烈、画面富丽堂皇的风格。

以色彩为例,翁都专门请来老师泽仁巴登一道调色,寻求更加适合作品的颜色风格,“既要有《桃花源图》的气质,又要相对写实一点,不能完全脱离唐卡。”光是这一步,就花费了十多天时间。

“国画、唐卡工笔画、西方油画‘三合一’表现,使得《香巴拉画卷》画面更加细腻柔美,形成新时代更具有立体效果的唐卡新画风,成功地闯出了一条新路。”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唐卡勉唐画派传承人恩珠说。

因此也有人认为,《香巴拉画卷》的成功,标志着唐卡“亚丁画派”迈出了坚实步伐。

10月10日,刚刚在亚丁采风后的三位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的画家,专程在成都欣赏了刚出炉的《香巴拉画卷》,并与翁都面对面交流创作经验。“这幅唐卡绘画作品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宁静和平和,我似乎可以在画中找到心灵的栖息地。”圣彼得堡艺术家协会副主席科诺什·彼得·阿列克谢耶维奇说,作品细致的线条和丰富的色彩,创造出一种神秘而宏大的氛围,仿佛将人带入了一个超越尘世的境界,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深思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唐卡是藏语音译,本是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在翁都看来,自己最大的心愿是通过从主题到艺术的创新突破,拓展唐卡的表现能力、全方位展现藏族文化精髓,让唐卡走向百姓、走向生活、走向世界。“我希望唐卡可以更有活力,不光能在寺庙佛堂看到,也能作为装饰品、文创产品走进千家万户,让更多人了解这一藏族艺术瑰宝。”

翁都的希望正在成为现实。刘洪透露,在《香巴拉画卷》之后,目前已经创作出近200幅“亚丁画派”风格的新唐卡作品,放在亚丁村非遗画廊销售,让中外游客在亚丁有可以带走的文旅商品,将亚丁之美和新派唐卡艺术传播到五湖四海。

“未来我们想‘海纳百川’,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包括唐卡画师、国画家、油画家一起参与,打造一支年轻有活力的民族手工艺技能人才队伍,共同去创造、发展新一代唐卡。”翁都期待着。

名家点评

格里辛·亚历山大·鲍里索维奇(俄罗斯艺术家协会会员,彼得罗夫斯科学与艺术学院院长,列宾美术学院夏季写生学校校长):

我仿佛被带入了一个神秘的世界,它散发着一种超自然的魅力,线条勾勒出细致入微的图案,色彩鲜艳而深邃。作品不仅令人目不暇接,更是一次文化的穿越之旅,我仿佛与画面中的香巴拉文化融入一起,与画面中勤劳幸福的人民感同身受。唐卡绘画作品是一扇打开文化之窗的通道,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信仰和艺术的奇妙融合。以后,我一定要在俄罗斯推广唐卡绘画艺术,让俄罗斯更多人来感受体验中国唐卡的魅力。

王界山(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作品采用了类似于工笔的写实手法,细致入微,但并不显其繁琐和啰嗦,人物和动物线条的运用,纯熟而有力度,充分体现出骨法用笔的遒劲和富有韵律的弹性笔趣。画卷构图布局合理、张弛有度、开合有序。其透视采用了高远和平远之法的交织组合,自由延伸的空间感恰恰吻合了地形地貌的起伏变化,更富有一种无尽的想象力。

画家在创作中运用了唐卡的工笔画法,却又用油画颜料等材质,来表现出中国画的深远意境,这是一种属于二十一世纪的新型唐卡绘画。毫无疑问,《香巴拉画卷》的表现力激荡于读者的心灵,展现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恩珠(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唐卡勉唐画派传承人):

《香巴拉画卷》突破了传统唐卡的画法,又体现了传统唐卡的精美度和线条运用、矿物颜料的色彩点染方法,形成一个新画风,非常有意义。这种新的画风不仅将表现形式推向更高阶段,其主题也延伸到了生活领域,让作品可以进入任何家庭。唐卡亚丁画风非常值得推广与传播,也必将是中国唐卡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甘南武威天祝玉树果洛海南海北海东海西黄南迪庆州昌都那曲林芝拉萨日喀则山南阿里甘孜州阿坝州凉山木里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