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青海省海北州:40年,在高寒旱沙区谱写绿色奇迹

2023-12-29 来源:青海日报 分享:

克土沙区变绿洲。海晏县草原站提供

小雪节气过后,海北草原的气温骤然降低,频繁吹刮的大风让人感到浓浓寒意。

11月28日,记者来到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克土治沙点,正好碰见护林员华世才和几个同事从治沙点出来,他们在比划着说着什么。

“进入冬天后一直没下雪又经常刮大风,我们一定要注意防火,种起来的这些树能长成今天这样非常不容易,我们一定要小心。”华世才说。

“他说得不错,我们大家一定要尽职尽责,保护好这些树。”同行的海晏县草原站原站长马文虎接过话茬。

随后,来到克土治沙点的观景台。站在观景台上向远处眺望,一片片樟子松、青海云杉等常绿植物,青杨、乌柳、沙棘、柠条等乔灌木交错铺就的立体的绿色屏障蔚为壮观。

40余年,经过海晏县三代治沙人风雪无阻、战风斗沙的不懈努力,他们用双手构筑了一道坚固的“绿色屏障”,有效遏制了沙漠的扩大和蔓延,确保了青海湖核心区域的生态安全,以及青藏铁路和国道315线安全通畅运行,为全省乃至全国同类型沙区沙漠化治理贡献了海晏方案,先后4次荣获“全国防沙治沙先进单位”“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奖”等荣誉。

还记得今年夏天来到这里时的景象。林木郁郁葱葱,满眼青绿,鸟儿啁啾,黄鼠狼、野兔不时从密林中探出头来。

“这些小动物不算啥,我们还发现了普氏原羚、狐狸、狼等一些大型动物的影踪,这说明这里的生态环境真的变好了。”马文虎激动地说。

进入林区,记者用手拨开灌木丛,发现黄沙都变成了土壤。“这上面是一层腐殖层,它能够给这些植物提供营养,土质发生了变化,种植林木的成活率也更高了,这是让我们感到欣慰的。”马文虎说。

“海晏行,风不停,黄沙满天过不成。走一步,退两步,沙进人退路难行。”43年前,这里是有名的风沙之地,给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尤其是青藏铁路、青新公路、湖东旅游公路等长达180公里的路段受风沙危害,严重受危害的路段达70公里,沙漠化面积逐年扩大,严重威胁着青海湖周边乃至全省的生态安全,防沙治沙刻不容缓。

为控制沙漠化的扩大和蔓延,海晏县历届领导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以生态优先发展为己任,全面开展沙漠化防治工作,从1980年开始对克土斜玛、大水塘一带的沙区实行了常年禁牧封育和生态治理,沙化土地面积由上世纪80年代初的9.9万公顷减少到如今的6.17万公顷,40年减少3.73万公顷,年均减少800公顷,沙区的林草综合覆盖度达到30%-40%,局部地块覆盖度达到85%以上。一条长8公里宽6公里面积达4000公顷的绿色长廊将流动沙丘牢牢锁定在青海湖畔,为改善当地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

海晏县采取“以封为主,封造结合”的治沙方法,以“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为原则,引进试种适合优良治沙造林树种,试验应用先进造林种草技术,推广“沙棘营养土坨造林技术”“青杨截干深栽造林技术”“设置草方格固沙造林技术”等沙区造林技术模式。试验成功“沙棘营养土坨造林、乌柳截杆深栽造林、容器苗造林”等一系列适合高寒旱沙区的实用技术,有效提高了造林种草成活率和保存率,经过40多年的不懈坚持,终于把沙漠染绿,走出了一条成活率高、见效快的高寒旱地区治沙造林新路子。

“最大限度形成‘乔灌草’相结合的近自然沙漠生态系统,进一步增强林草植被综合防护效益,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海晏县草原站站长石德荣说。

关于提质增效,石德荣进一步解释到:“刚开始为了锁住流沙,我们借鉴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治沙经验,利用草方格沙障来增加地表的粗糙度,减缓风力对地表的侵蚀,减缓由于风的吹动引起地表沙粒层的流动。流沙锁住后,我们大多选取耐寒耐旱、成活率高的沙棘、乌柳等植物进行栽种,但是这些植被生存期限是10到20年,20年之后就会出现退化现象,防护效益和防护周期都不是很理想。”石德荣说,在已经固定流沙的基础上,我们从2009年开始尝试樟子松等大型乔木的种植,2015年开始大规模种植,到目前已经栽植樟子松、青海云杉等大型乔木700余公顷,目标是建成常绿乔木为主体,乔木、灌木、草本相结合的相对稳定的近自然的森林防护系统。

推进工程治沙,筑牢绿色屏障,项目工程成为海晏人巩固治沙成果的重要手段。

以重点工程为导向、以国家投资为支撑,以青海湖、湟水河两大生态屏障建设为重点,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有序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林业科技推广、公益林治沙造林、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建设、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补助试点等11项重点工程,实施草原鼠害防控、沙化土地封禁保护、道路补植补栽等生态保护项目。

“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沙区投资合计1.3亿元,累计完成人工造林、封沙(山)育林(草)等153万余亩(10万余公顷),有效遏制沙漠的扩大和蔓延,维护青海湖核心区域的生态安全。”石德荣说。

40余年来,海晏人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忠诚和担当、执着和奉献,在湟水源头青海湖畔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一道道绿色生态屏障,谱写了一曲曲播撒绿色的灿烂乐章。如今你会看到这块湖滨沙地已经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沙漠景观,成为和远处蔚蓝色的青海湖交相辉映的人造奇观。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甘南武威天祝玉树果洛海南海北海东海西黄南迪庆州昌都那曲林芝拉萨日喀则山南阿里甘孜州阿坝州凉山木里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