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草原母子从青海高原唱到乌兰巴托

2023-12-3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张添福 分享:

中新社西宁12月31日电 题:草原母子从青海高原唱到乌兰巴托

中新社记者 张添福

“穿过旷野的风,你慢些走;我用沉默告诉你,我醉了酒……”2023年,裹着红头巾的高原母亲根藏卓玛,与弹着吉他的Z世代儿子丹正行前,因翻唱《乌兰巴托的夜》,收获无数掌声和眼泪。

8月21日晚,“同饮一江水 光影耀澜湄”2023澜湄国际影像周之星空音乐会在青海省举行,丹正母子一弹一唱《乌兰巴托的夜》。中新社记者 马铭言 摄

丹正母子来自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茫拉乡下洛哇村,这里是个半农半牧的高原村落。

与理想中“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生活不同,现实里,丹正行前总感觉父母放牧、种地很辛苦。“他们白天经常不在家,直到晚上才能回来,有时候冻得发抖。”

放牧、种地难免经历风霜雨雪,可音乐始终伴随着母子俩。

“印象里,妈妈经常在哼唱藏族传统民歌。”耳濡目染,读高中时,丹正行前用打工挣来的两百多元人民币,买了一把吉他,“但它就像烧火棍一样,音不准。”

丹正行前的叔叔才让快说,家人都觉得学吉他没啥用,所以一直反对,“但他不放弃,一直坚持。”

“那时,大家觉得音乐听听、唱唱就可以,不可能靠着音乐养家糊口。”读大学时,丹正行前最终报考了会计专业。

2022年年底,大学即将进入尾声时,丹正行前拍了一段视频,母亲唱歌、自己弹吉他伴奏,并传到社交平台,算是这对母子的首秀。

之后,丹正母子用夹杂着地方口音演唱的《乌兰巴托的夜》,引来极大关注。仅在丹正母子的社交账号,就获得上亿次的播放量。

网络特别是中国当下流行的短视频,无疑成为丹正母子走向另一个世界的通道。但丹正行前认为,“我们受欢迎,根本原因在于,人们更在意母子之间的亲情。”

“我发第一条作品,我感觉可能会有这么一天。”丹正行前一个人在外地的时候,“听妈妈的歌,就感觉很治愈。很多人可能跟我一样。”

在丹正母子的社交账号里,除了赞许根藏卓玛空灵、纯净的嗓音外,更多的则是对亲人的怀念以及对音乐魅力的感叹。“听得我一个人在异乡哭得稀里哗啦……”定位显示在法国的一位听众如是留言。

根藏卓玛此前从没有出过青海省,而今年,母子俩步履匆匆,到过中国十几个城市。“一次我们在北京的机场,妈妈戴着红头巾,我背着吉他,突然被粉丝围了起来,大家很欢迎我们。”

从歌曲《乌兰巴托的夜》到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市,今年9月,丹正母子飞到了歌曲里演唱过无数遍的这座城市,并获得当地相关部门授予的“旅游大使”称号,还获得来自新加坡等地的演唱邀约。

这一年,丹正行前看到母亲的普通话水平突飞猛进。但跟记者交谈,根藏卓玛仍显得内敛。“第一次上舞台,我吓得发抖,话筒都在抖。”根藏卓玛演示颤抖的状态,“现在好多了”。

“其实自己不太想去大城市,”即便开拓了眼界,根藏卓玛在城市最高兴的事是回家,“只要是家,就算住山洞也是最好的”。

裹着红头巾的根藏卓玛,只是当地藏族妇女的一个缩影。丹正行前觉得,通过视频和歌声,“也希望让更多人了解到我们这个民族,还有我们半农半牧的生活方式”。

“如果他能为家乡做点贡献,就应该做一点。”谈及未来,叔叔才让快说,家乡青稞酒、乳制品品质不错,希望丹正行前在直播助农方面再努力一把。

此外,丹正行前也谋划将民族音乐跟其他流行唱法结合,“这样,民族的东西,会找到一个传播很快的路径”。

辞旧迎新之际,丹正母子正在受邀录一首歌,名字叫做《 花开了》。(完)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甘南武威天祝玉树果洛海南海北海东海西黄南迪庆州昌都那曲林芝拉萨日喀则山南阿里甘孜州阿坝州凉山木里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