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高原行歌】情牵地质三十年 羌塘盆地是我家

2024-07-18 来源:香巴拉资讯 分享:

今天的《高原行歌》我们来认识西南石油大学羌塘盆地研究院院长王剑。他把羌塘盆地当作家,三十年如一日,往返藏北高原和实验室,带领团队攻克地质研究难题,为我国油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

走进西南石油大学羌塘盆地研究院,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墙上极具特色的标志,这是王剑教授和团队专门设计的:底部长长的横线代表着特提斯构造域,在昆仑山和唐古拉山之间的就是羌塘盆地,形状像一只高原上正待“起飞”的雄鹰。王剑告诉我们,为了探寻藏北高原地下埋藏的奥秘,他一待就是整整29年。

王剑告诉记者:“因为羌塘盆地处于全球富油气带,它的两边都找到了大型的油气田,而到目前羌塘盆地还没有这么大的油气发现。根据它的地质背景和地质条件,它应该能有很好的生油条件和油气资源前景。”

羌塘,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含氧量不到内地的40%,被称为“生命禁区”,却也是王剑和团队的“追梦之地”。为了获取关键数据与样品,王剑团队多次深入藏北羌塘无人区。高寒缺氧、狂风暴雪、陷车露宿......他们时刻面临着意外与危险。

“每当我在羌塘高寒缺氧、睡不着觉,或者遇到极其艰难的时候,我也曾经发誓再也不要来羌塘了。可是每次等我回到成都,获得了一堆新的数据以后,又发现了新的问题的时候,我又上了羌塘,就这么反反复复三十多年在羌塘坚持下来了。”王剑这样告诉记者。

30年来,王剑及其团队也在不断地收获“好消息”:他们攻克了一系列地质研究难题,创新提出了青藏高原羌塘含油气盆地演化模式,为推动青藏高原新区油气勘探提供了理论依据,还首次证实羌塘盆地具有良好的成烃与油气保存条件。团队从高原带回来的井深0米到4696.18米的岩石样本作为资料成果,现完整保存在西南石油大学羌塘盆地研究院的科研教学基地,让越来越多的学生直观感受地质科学的魅力。

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程生武说:“王老师已经是年过60了,他依然冲在地质考察的前线。不光给我们讲一些理论知识,而且让我们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我觉得王老师在专业知识以及对地质的热爱、科研探索的精神方面,都是值得我们年轻人去学习的。”

时光飞逝,而地质人追梦不止。王剑的书柜里留存着60多本“野外考察纪录本”,最早的一本是1984年。手绘地质图、考察点坐标、古生物化石、样品标本等内容,都在上面记录得整整齐齐。这些是王剑择一事、终一生最好的见证。

王剑表示:“油气资源是我们国家的战略资源,我为国家的油气资源能够做点事,能够解决或者解答羌塘的很多的有关油气资源的‘谜’,这是我们的一个梦想,也是我们的一个追求,这也是吸引我们多年来坚守在羌塘盆地的一个动力吧。”

编辑 郝莉娜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