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农机加速上高原 通过政策补贴、科研创新等手段 甘孜州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63%

2025-04-17 来源:四川日报 分享:

甘孜县春耕开耕仪式上,数台大型机械配合作业。刘鑫 摄

数台大型机械耕地、整地、施肥、播种等一气呵成。刘鑫 摄

4月8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县举行春耕开耕仪式,数台大型机械配合作业,耕地、整地、施肥、播种等一气呵成。目前,该县已经实现青稞“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

截至2024年,甘孜州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63%。其中,甘孜县这一数值已达到74.21%,超过全省59.57%的平均水平。

甘孜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地貌复杂,131.33万亩耕地仅占全州面积的0.58%,地块分散,且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在这样的条件下,该州是如何推动越来越多农机开上高原的?

通过政策补贴、科研创新等手段,甘孜州正努力加速让农机“引得进”又“下得去”。

引进力度大

“户户都有拖拉机”之后

还要从机械化迈向智能化

前不久,甘孜县生康乡的种粮大户向巴告别了一个“老伙计”——一台30匹马力、使用了7年的小型拖拉机。报废这台拖拉机后,他打算购置一台60匹马力的“大家伙”。

向巴的账算得很细——报废这台拖拉机可以领到3500元的补贴,购买新机器还能享受几千元补贴;虽然自己还得出1万多元,但每小时能多耕4到5亩地,耕地效率也会提高。

7年前购买小型拖拉机时,他就享受到了6000元钱的购置补贴。靠着那台拖拉机“起家”,向巴如今已经承包了近百亩土地。“等换了‘大家伙’,我再多承包一些地,这个账算得过来。”向巴胸有成竹地说。

向巴的拖拉机更新迭代,是甘孜县农机引进工作的一个缩影。甘孜县是甘孜州的农业大县,常年青稞播种面积超10万亩。通过实施系列补贴,2019年,该县就实现了“户户都有拖拉机”;2020年,该县实现青稞种植的耕整地、捡石、施肥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环节的全程机械化。

近年来,随着农机购置、报废补贴工作的推进,甘孜州的农机推广工作开始从机械化向智能化迈进。

仅2024年,甘孜州就通过实施农机购置、报废补贴,分别补贴机具845台套,报废机具704台套,从而引入植保无人机、车载导航监测系统、自走式喷灌机等新型机具。

此外,该州还着力于补短板——提高蔬菜、玉米、油菜等农作物的机械化作业水平。

以莴笋为例。2023年,通过引进播种育苗、起垄、移栽、植保、收获等机具,泸定县搭建起了一条“莴笋生产实验线”。“依靠人工的话,莴笋年生产成本约3500元每亩,我们的实验证明,全机械化生产每亩成本能降低1500元。”甘孜州农机推广服务中心主任高茂宏告诉记者,下一步,甘孜将在其他蔬菜种植中推广此类机具。

此外,该州还在道孚、炉霍、甘孜等县开展了油菜机械化生产示范试验,油菜机械化生产的技术模式已经初步形成。

推广下功夫

不仅对田地“宜机改造”

还要让机械更适应高原

4月中旬,理塘濯桑现代生态农业园区内,一台大型捡石机正在工作。清理完地块中的石头后,这里将被种上高原萝卜。

受河流冲刷、冻土消融等因素影响,甘孜州部分耕地中常年都有着大大小小的石块,这些石块不仅阻碍了农机下地作业,还会对部分机具造成损伤。2017年,甘孜州引进了首台农田捡石机;2018年,理塘县引进了一台进口液压泵翻转式捡石机……目前,捡石机在全州得到普遍应用。

除了推广捡石机外,甘孜州还开展“宜机改造”项目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土壤“去埂消坎”、修建地块进出坡道、完善田间农机生产道路等措施,满足大中型农业机械进出地块作业需要。

但甘孜州的瓶颈也很明显——因为耕地碎片化等,截至2024年,全州高标准农田建设仅51.67万亩,占全州耕地面积40%左右,宜机化改造仅实现1720亩。推进农机下田,还得在“机”上想办法。

春耕时节,甘孜县一片农田内,一台播种机正在作业,它的开沟器上别有玄机。

“普通播种机的开沟间距不可调,一般在28厘米左右,但甘孜州很多地块都较小,不能留这么大间距。”高茂宏告诉记者。2020年,甘孜州农机推广服务中心联合厂家,将卖到甘孜州的播种机改造为“可调式”,能在20至30厘米之间调节,适应的地块更多,很快就推广开来。

“接下来我们还会积极与西华大学农业机械工程研究所、省农机研究院合作,研制适宜我州的农业机械。”高茂宏表示。

此外,甘孜州地貌条件复杂,北部耕地相对平坦集中,而多为高山峡谷地貌的东南部耕地碎片化较严重,辖区各地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差距很大。

针对这一特点,甘孜州正开展“小型机械试验示范”,结合不同地貌需求引进改造微型耕机等。目前已制定乡城县正斗乡青稞种植小型机械化方案、雅江县马铃薯机械化方案等,推进东南部地区的农业机械化发展。

记者手记

追求长效生产力

还需补上更多短板

采访中,炉霍县志刚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谭志刚说起运营中的一段波折——2022年合作社成立当年就“亏损小十万”。

总结原因,谭志刚发现,合作社购买的设备以基础农机设备为主,效率低、辐射范围也小,“第一年只服务1000多亩地,收入不能覆盖支出。”在补贴帮扶和政府引导下,合作社引进了更适合炉霍县生产环境的植保无人机、液压翻转犁、旋耕机等,将服务能力提升到10000余亩,实现扭亏为盈。“去年收入20万元。”谭志刚由此掂出“因地制宜”四个字的分量。

谭志刚的收获,也是甘孜州在农机推广工作中一以贯之的思路。在这个经济相对落后、交通不便、地貌等自然条件相对复杂的地区,紧扣高原农业生产所需不断研发尝试,是农业机械化高速发展的动力。

不过,要迈向农机智能化,甘孜州仍有诸多短板待补——如何以补贴为导向加快农机更新、如何加强操作及技术人才支撑、如何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唯有不断探索,才能让“政策红利”充分释放,并转化为长效生产力。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