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从成都三甲医院到泸定偏远村落的700个日夜张爱民“爱”在彝寨,心中有“民”

2025-06-24 来源:甘孜日报 分享:

张爱民(左)走村串户摸村情。

张爱民(最后排中间)带着村民参加“乡村人才培育工程”。

泸定县磨西镇的磨岗岭村,曾陷在层峦叠嶂间的“困局”之中:山水秀丽却发展迟滞,村民守着薄田愁容不展。

2023年8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张爱民脱下白大褂,从“白衣天使”变身为驻村“排头兵”,在这片土地上写下一连串乡村振兴的鲜活故事。

初到村里,张爱民就碰上了“硬钉子”——村党组织会议纪律松散,党员参与村务热情低落。“村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火车头,不强起来,村子如何发展?”于是,他白天走村串户摸实情,夜晚钻研政策找“药方”:把政策“翻译”成方言开党员会,带着党员去周边示范村“取经”。

2024年3月,张爱民协调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医疗队到村义诊,近百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专家服务。借此契机,村党支部与磨西镇幼儿园党支部开展共建,分享治理经验。党员毛大哥不禁感慨:“和先进支部一对标,才知道咱得加把劲!”如今,村里大事小情都有党员带头,党组织成了村民的“定盘星”。

过去村民靠种玉米维持生计,收入单一而微薄。张爱民带领驻村工作队调研发现,当地的气温、日照和土壤墒情适合种植中药材。2023年12月,他邀请农业专家实地考察,最终选定紫苏作为特色种植作物。面对村民“种出来却卖不掉”的担忧,张爱民马不停蹄四处奔走,他积极牵线搭桥,成功促成村子与药企签订保底收购协议,并创新推出“医院+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紫苏种植期间,翻地、采收、请技术员办培训、扛着锄头教管护……张爱民全程盯梢。2024年,紫苏迎来丰收,种植户户均增收6308元。村民董祖斌攥着万元钞票连连向张爱民道谢。

产业站稳脚跟后,张爱民又启动“乡村人才培育工程”,带着村民学技术、跑市场,还盘活了灌溉项目和农家乐。得知村里灌溉用水困难,他四处奔波,向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申请到14万余元资金修蓄水池、建温室大棚。施工时他天天泡在工地,紧盯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如今山泉水淌进农田,“农家乐”迎客纳新。

“张书记,我家核桃油卖不出去,咋整哦?”一天傍晚,村民孙红兵急匆匆地找到张爱民,脸上写满了焦虑。原来,孙红兵手工榨的核桃油品质上乘,可苦于没有销售渠道,只能堆在家里。张爱民二话不说,掏出手机就开始联系同事、朋友。为了帮孙红兵节省成本,他自掏邮费打包发货,15斤核桃油售卖一空时,孙红兵红了眼眶:“爱民、爱民,您这名字真没白起!”

驻村以来,张爱民的心里始终装着村民的大事小情。在他的带领下,50多件村民的烦心事通过“微心愿”一一解决。他还带着村民开“院坝会”学法律、搞应急演练,在康定姑咱“8·03”山洪泥石流灾害中,他带队奋战十几个小时保障交通……曾经垃圾遍地的磨岗岭村,如今划定“责任区”、家家扮靓庭院,重现“中国最北彝寨”3A村落的颜值。

从白大褂到沾泥的运动鞋,近700个日夜里,张爱民的足迹几乎嵌进了磨岗岭村的各个村道。他总说:“村民的日子甜了,鞋上的泥就没白沾。”如今的磨岗岭村产业兴旺、环境秀美、干群同心,而他仍穿梭村间,为村子发展东奔西走。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