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绘就美丽中国“之江画卷”

2023-08-10 来源:新华网 分享:

新华社杭州8月9日电  题:绘就美丽中国“之江画卷”

新华社记者

从东海之滨,到钱塘江畔,从杭嘉湖平原,到浙西南山区,之江大地绿意盎然,展现勃勃生机。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2005年8月15日考察湖州市安吉县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这一论断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

我国将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浙江久久为功扎实推动生态建设,绘就一幅美丽中国“之江画卷”。

绿色成为发展最动人的色彩

杭州城西北方,11.5平方公里的西溪湿地被誉为“天堂之肾”,为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发挥着重要作用。

连续10多年监测显示,西溪湿地现有维管束植物1040种、昆虫911种、鸟类203种,其中包括青头潜鸭、白尾海雕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进步。

20世纪90年代,这里的生态曾因城市化进程加快而遭受严重破坏。“2003年启动综合保护工程后,西溪湿地开始脱胎换骨。”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湿地保护科科长张巧玲说。

2023年世界湿地日中国主场宣传活动于2月2日在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举行(无人机照片,1月31日摄)。新华社记者江汉 摄

2003年7月,浙江省委提出实施的“八八战略”中提到,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浙江生态建设久久为功,绿色成为发展最动人的色彩。

——省域控断面优良水质比例达到97.6%,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不断创造历史最好水平;空气质量在全国重点区域达标,省域森林覆盖率达到61.15%。

——成为“无废城市”数字化改革试点省;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连续11年提升,环境信访总量连年下降。

——人均和单位面积经济生态系统生产总值、绿色发展综合得分、城乡均衡发展水平等均位居全国前列。

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地更净,浙江省2019年通过国家生态省验收,逐步探索出一条经济转型升级、资源高效利用、环境持续改善、城乡均衡和谐的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从炮声隆隆、粉尘漫天,到山清水秀、竹海连绵,“生态饭”越吃越香的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余村村,正在发力迈向“高能级、现代化、国际范”。

“从靠山吃山到富山养山,绿水青山是我们的幸福靠山。”余村村党支部书记汪玉成介绍,去年村里启动“全球合伙人”计划引进人才和资本,并联动周边17个行政村建设“余村大景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以制度保障省域生态环境建设

浙江绍兴市柯桥区柯海公路上,满载布料的来往货车川流不息:由南向北是运进“蓝印时尚小镇”的白色坯布,运出的则是五颜六色的纺织面料,分散到产业链下游。

高度集聚、绿色发展的柯桥印染产业,为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纺织业提供支撑。这个曾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的传统产业,呈现出崭新面貌。

绍兴布婷纺织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钱水江回忆说,以前从印染车间出来,鞋子脏得没法穿,现在的印染车间可以穿白色鞋子进出。

在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浦阳江同乐段,工作人员乘船打捞水面漂浮物(无人机照片,3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徐昱 摄

以“八八战略”为总纲,浙江将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逐步形成生态保护制度体系。

2003年以来,从打造“绿色浙江”、启动“千万工程”,到部署加快建设生态浙江、实施“五水共治”,再到建设美丽浙江、“生态文明先行示范省”,浙江历届省委、省政府一张蓝图绘到底,接续谋划加强生态建设。

2005年出台全省域覆盖的生态补偿制度,目前全省有54个市县签订跨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对以生态功能为主的2个市和山区26县取消GDP考核;建立五级河湖长制、四级生态环境报告制度,发布省级“GEP核算标准”……

以数字化改革撬动生态环境治理战略重构、系统重塑,构建生态环境数字化改革体系,打造形成“生态环境在线”综合集成等一批场景应用。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郎文荣表示,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浙江通过科技赋能、监测助力、法治保障等方式,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

去年4月,在浙江省首笔湿地碳汇交易签约现场,德清县两山合作社以每吨58.83元的价格购买了下渚湖湿地1万吨碳汇量,一些急需碳排放指标的企业又成了这些碳汇量的新买主。

“把这些优质环境‘变现’,又可以反哺湿地的生态建设。”德清县两山合作社负责人介绍,若将碳汇资金用于湿地生态修复等工作,到2025年下渚湖湿地碳汇量预估可达到3.4万吨。

生态文明在发展实践中深入人心

每到节假日,台州市天台县后岸村村口的停车场停满了大小客车,各地游客在绿水青山与整洁村居之间流连忘返。

“要给游客留下好印象。”平日在村里闲逛时,村民陈齐根习惯带个小袋子,以便捡起看到的垃圾。

后岸村党支部书记陈文云说,从开采石矿到发展美丽经济,绿色转型实践让村民保护环境成为自觉。2022年,后岸村集体经济收入、农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530万元、5.5万元。

田园变公园、村庄变景区、农房变客房、村民变股东、资源变资产,浙江正在打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价值转化通道。

俯瞰湖州市安吉县余村村(无人机照片,4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翁忻旸 摄

截至2022年底,浙江按行政村统计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覆盖率达到100%。

垃圾分类逐渐实现从“政府推着走”转向“村民主动干”,表明生态文明理念已经在浙江深入人心。

在“八八战略”指引下,浙江省20年来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人们在“浙”里看见美丽中国。

流经永康市江南街道山后卢村的白云坑溪蜿蜒流淌,两岸草木葱郁。眼前的场景让人很难相信,这里曾经雨天泥沙俱下、如果久晴则溪水断流。

污水、垃圾、厕所、环境与河道五项同步治理,山后卢村在保持流域自然风貌的前提下,修建生态护岸、堰坝、亲水平台、污水处理站和配套管网,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现在溪水很清澈,一年四季不断流。”村民张桂萍说,经历溪流环境的前后变化,村民用水、护水都更加用心。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新征程上,逐绿而行的浙江正在协同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人民高品质生活提升,持续建好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记者邬焕庆、方问禹、郑梦雨、殷晓圣)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甘南武威天祝玉树果洛海南海北海东海西黄南迪庆州昌都那曲林芝拉萨日喀则山南阿里甘孜州阿坝州凉山木里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