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解读一个武警中队的向心力

2023-08-15 来源:中国军网 分享:

“玛曲中队的兵,就该不一样”

今年初,武警甘肃总队甘南支队玛曲中队又拿回了两块奖牌:一块是2022年度“四铁”先进单位,另一块是武警部队基层风气建设先进单位。

消息传开,其他中队的官兵有的“眼热”,也有的反应“平淡”:“玛曲中队拿了先进不是新闻,没拿先进才是新闻。”

对此,该中队军械员兼文书李建新见怪不怪:“中队获得集体荣誉,有人这样说;官兵个人夺得荣誉,也有人这样说。”

今年4月,李建新参加总队军械器材保管员培训。培训结束参加考核,李建新全力以赴,综合成绩排名第二。对这个成绩,李建新挺满意。可一经别人的嘴,李建新就高兴不起来了,“玛曲中队来的呀,才拿了个第二”。

“不怨其他中队战友这么说。”二级上士陈新建说,“事实上,每次想到身在玛曲中队,总能让人长精神。”

那年,陈新建带应急班去参加支队的“创纪录、当尖兵”比武竞赛,以综合排名第一的成绩夺冠。

如果不是战友后来说起,没人知道陈新建经历了什么。五公里武装越野课目中,陈新建的膝盖旧伤复发,一度掉到了队尾。“你来自玛曲中队!”靠着一直念叨这句话,陈新建拼到了最后。

陈新建的经历,哈萨克族战士巴提力也有过。

那次,总队组织“一枪毙敌”比武竞赛。面对众多训练尖子,巴提力最终夺得手枪精度射击课目第一名。靠什么力拔头筹?巴提力说:“玛曲中队的兵,就该不一样!”

“不知不觉,‘来自玛曲中队’,成了获得荣誉的‘万能解释’。”对此,中队长洛桑扎西心里清楚,“每一份荣誉都是拼来的。之所以大家每每想到‘身在玛曲中队’,是因为中队形成了奋勇争先的浓厚氛围,官兵有了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

“时刻准备好,是一个动态标准”

“嘟嘟嘟……”急促的警报声突然响起。一级上士高德帅翻身下床,第一个冲了出去。队伍很快集结完毕,并按照抢险救援预案携装开进。

演练,又一次在雨中展开。上级意图很明显:“在下雨天展开,更贴合抗击洪涝、泥石流等灾害时的实际,更能锻炼部队的应急反应能力。”

对每次演练,高德帅都很重视。这种重视,源于他在一次抗洪救灾中的失误。

那次,他和战友紧急救送一位受重伤的群众去医院治疗。途中,他们才发现,地图上标的那座桥断了,险些误了大事。复盘时,对没能及时掌握情况,他作了反思:“最主要的一点是准备不充分。”

听到高德帅这句话,中队长洛桑扎西当时觉得心头一震。

那时,洛桑扎西正用心琢磨一件事:中队官兵在训练方面下力气不小,夜间还时常“加餐”,可几次处置突发事件,仍然有些手忙脚乱,原因何在?

“准备不充分!”高德帅说的这句话,一下子点醒了洛桑扎西。后来,“时刻准备好”成为玛曲中队对工作的新要求。

紧接着,他们推出了一套新的组合训练和考核方案。室内与室外、昼间与夜间、一岗多情与一情多案被统一起来。甚至,反制无人机也被提前纳入训练范围。

“强度太大”“能不能用得上呀”……起初,有人对这种变化不适应。但一次处突实践,让大家疑虑顿消——

那天,一架无人机突然进入禁飞空域。当班哨兵和应急小组迅速反应,用反制系统迫降了无人机。事后,当班哨兵的话让大家感同身受:“好在练过,不然真抓瞎了。”

事实最有说服力。从此,该中队官兵开始向着“时刻准备好”要求自觉靠拢。

当兵这些年,高德帅参加过中队大大小小数十次急难险重任务,处置经验丰富。他参与编写了支队处置各类突发情况预案,积极帮带技术骨干。

下士赵振宇主动与地方电力局技术员联系,不仅拜后者为师,还着手备考初级电工、维修工专业技能鉴定……

“时刻准备好,是一个动态标准。人人都能从中找到差距。它也是对整个单位的要求,让官兵人人都想着怎样为中队建设尽一臂之力。” 洛桑扎西说。

上等兵邓长卓在文书休假期间主动补位,边学边干;下士赵振宇上哨时发现门禁出现故障,凌晨一点下哨后,他将门禁修好才休息;一级上士徐宝龙为让战友吃到正宗牛肉面,连续几周早上五点起床,到地方牛肉面馆去学艺……

“‘时刻准备好’的要求,让大家朝着高标准完成任务共同用力。”洛桑扎西说,“中队的向心力越来越大,是因为每个人都在朝着‘时刻准备好’目标不断奔跑。”

“一个个哨位连接在一起,就是祖国的钢铁长城”

“你们中队为什么人人都这么拼?”面对兄弟中队主官的“探班”与“请教”,郝友也不隐瞒,“因为,在强军的价值坐标系里,大家都找到了自身定位。”

回答很简单,却是大实话。

“网络连接不畅,一般是由于网线水晶头内铜丝氧化引起的……”如今,二级上士刘兆京站在讲台上为“徒弟”们授课时,已很自信。

谁能想到,刘兆京刚到中队时,一度想打退堂鼓。体重过重、军事课目考核成绩刚及格,让刘兆京在这个“人人奋勇争先”的集体中感到压力很大。

时任中队长张腾了解到,刘兆京入伍前学过网络维护,心中有了主意。他让中队网管员赵菲菲帮带刘兆京。几次任务下来,刘兆京独立排除了不少故障,找回了自信。

随着专业技能的提升,刘兆京主动请求与中队训练尖子结对子。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刘兆京渐渐跟上了大家的节奏,成为同年兵中进步很快的一个。

下士杨靖宇是刘兆京的“徒弟”之一。今年初,杨靖宇向中队提交了申请书并如愿留队。

入伍时,杨靖宇对自己的选择也产生过怀疑。初上高原的落寞、训练难以突破瓶颈的苦闷……都让杨靖宇开始质疑自己:“军旅路还能走多长?”

拜刘兆京为师后,杨靖宇觉得自己“有了一片新天地”。后来,杨靖宇以综合排名第二的成绩被中队推荐,参加了通信专业培训。

“为什么申请留队?”杨靖宇说,“因为我在这里找到了价值所在,心在这里扎了根。”

“每个平凡岗位,都是个人梦融入中国梦、强军梦的结合点。”该中队指导员郝友告诉记者,他们结合开展“学典型、赶先进、当先锋”活动,请立功受奖官兵分享成长经历,不断开阔大家眼界。

那天,大学生士兵王斌站上讲台演讲。他的一句话引来战友们热烈掌声:“一个个哨位连接在一起,就是祖国的钢铁长城。”

“我们见证着时代巨变,时代也见证着我们的奋斗”

时隔两个月,下士李林洋创下的中队单杠卷身上纪录,便被上等兵余浩东刷新了。

纪录刷新的速度,让李林洋觉得够劲儿:“在这里,我真切地感受到什么叫不进则退。”激烈的竞争,源于中队营造的比拼氛围,更源于时代的托举与激励。

在哈萨克族战士、中士哈曼眼中,有一种成长,与时代同频共振。

“我参军入伍那年,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在朱日和联合训练基地举行;我入党那年,一年两次征兵政策施行,中央军委人才工作会议召开,广大青年官兵建功立业的舞台更加宽阔,部队成为更多年轻人的向往之地……”党的二十大召开后,哈曼在“军营朗读者”读书分享会上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引发战友强烈共鸣。

“我们见证着时代巨变,时代也见证着我们的奋斗。”随着哈曼的讲述,时间轴徐徐展开,伴随着强军事业不断成长的经历也呈现在大家眼前。哈曼说:“是这个时代给了我前进的动力,能与这样的时代双向奔赴,是一种幸福。”

在玛曲中队,许多官兵感受到了这种成长的幸福——

在支队指挥员“周期过关制”比武中,玛曲中队两名主官均被评为“优胜个人”;参加支队集训,下士冯小点、张炜鹏、陈勇同时被评为“优秀教练员”……

这种幸福,也激励着中队官兵全力完成每一项任务——

中队库室搬迁,班长张海涛马不停蹄搬完一趟又一趟;5名党员骨干在零下20摄氏度的室外连续作业数天,完成线路改造……

这几年,该中队完善了分级分层能力生成路径,鼓励每名官兵制订成长成才规划,让想干的人有平台、让受挫的人找回信心、让困惑的人找到方向。

中士王扬入伍前是在读大专生。义务兵服役期满后,他放弃了返校复读,选择留队。如今,他是中队的军事体育教练员。对此,王扬自豪地说:“和一群努力的人在一起,努力便成了惯性;和一群优秀的人在一起,优秀便成了习惯!”

李旭峰  师军宁  本报特约记者  曹世凯

锐视点

向心力从哪里来

■刘含钰

什么是向心力?当我们用一根绳子拴住一块小石头,拿住绳子的一端甩起来,小石头就会在空中做圆周运动。这时我们的手就是圆心,石头指向圆心的作用力,就是向心力。

一个单位的向心力越大,这个单位的发展就会越好,凝聚力和吸引力也就越强,单位建设就会永葆活力。

每到退伍季,为什么有的单位存在“走>留”的现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单位的向心力不强。强军事业是由人来完成的。留不住人才,是对战斗力建设的重大损害。留人工作平时做,莫待走时空对人。增强官兵向心力,除了要把留人的工作做到前头、做在平时外,最重要的是要搞清楚向心力从哪里来。

向心力从哪里来?

从促其成才的真心中来。有人说,人这一生苦苦寻找的,无非是被肯定的价值感和被需要的归属感。建功立业、有所作为,是每名官兵的追求。让人有成就感的单位,没有人愿意离开。正所谓,“鱼无定止,渊深则归;鸟无定栖,林茂则赴”。相反,如果无用武之地,体现不出其价值,久而久之,不是荒废,就是流失。提高单位的向心力,各级领导应拴住官兵的事业心,努力为官兵营造实现价值的创业环境、激发动能的制度环境、满足追求的价值环境,真心实意地为官兵的成长进步铺路子、压担子、当梯子、给位子,做到智者用其谋、勇者用其威、怯者用其慎,确保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从能专注打赢的舒心环境中来。能否拴心留人并不能简单地归因于工资、住房福利等物质待遇的高低,还要看我们是否提供了与官兵需求相适应的愉悦身心的环境。俗话说,苦不死人,累不垮人,但是环境不好能气跑人。官兵是军人,也是普通人,也需要和谐的工作生活环境。各级只有努力为官兵营造健康成长的人文环境,用向上的文化激励人,用适当的奖励吸引人,自然会形成众马竞奔的生动局面。

从心系官兵冷暖的爱心中来。“天下一情所聚也。”情之所在,一往辄深;诚之所至,金石为开。“我终于知道了,人们会忘记你说过的话,人们会忘记你做过的事,但人们绝不会忘记你带给他们的感受。”对官兵用心不真、用情不切,“不远不近也不亲”“不冷不热也不爱”,不但提高不了向心力,还会增加离心力。带兵爱兵千万招,真情关爱第一招。带兵,关键在一个“情”字;爱兵,根本在一个“心”字。爱兵,永远是激励官兵安心工作的强大动力。工作上大力支持,生活上热情关心,精神上真诚关怀,既解“燃眉之急”,又解“后顾之忧”,真正这样做了,就一定能够凝聚起生死相依、同舟共济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解放军报)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甘南武威天祝玉树果洛海南海北海东海西黄南迪庆州昌都那曲林芝拉萨日喀则山南阿里甘孜州阿坝州凉山木里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