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央媒看四川丨川剧,以“变”重生

2023-09-05 来源:四川观察(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

经典川剧《白蛇传·下凡收青》剧照。四川川剧院供图

台上,川剧演员一回头或一转身,脸谱瞬时变换;台下,观众如痴如醉,掌声、叫好声震耳欲聋……“太好耍啰!”熙攘的川地街头,随时随地可以见到这样的场景。

“油彩抹脸”“粉末吹脸”“丝线扯脸”“运气变脸”……演员脸谱在电光石火间快速切换,角色的喜怒哀乐也随之变化。这就是川剧的看家绝技——“变脸”。

相传,“变脸”缘起是古人为了吓跑猛兽,在自己脸上勾画出狰狞的图案,后被民间杂耍班子发展为“绝活”表演。川剧把“变脸”搬上舞台,始于20世纪30年代上演的传统戏《归正楼》,戏里义盗贝戎劫富济贫时遭到官兵追捕,以“变脸”巧妙脱身。起初,“变脸”手段相对粗糙,演员脸罩多层纸壳面具,临场以烟火或折扇掩护,层层揭去。此后,一代代“名角儿”将巧思和创意融入表演之中,让“变脸”技艺日益精湛,甚至成了川剧最“叫得响”的一张名片。

“川剧,远不止‘变脸’‘喷火’‘吞刀’那么简单!”四川省文联主席、四川川剧院院长陈智林告诉记者,作为我国四大剧种之一,川剧的声腔特色、帮腔技巧等“都值得大书特书”。

“川剧萌芽可追溯到先秦乃至更早,两汉的角抵百戏,为早期川剧奠定基础。战国名篇《宋玉对楚王问》中有云:‘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当时演唱《下里》《巴人》这种民间歌曲的,就是巴蜀市井乡间的艺人们。至唐五代时,‘蜀戏冠天下’的局面已经形成。有学者认为,成都,也就是当时的益州,歌舞伎巧,更胜扬州。”陈智林把川剧的历史细细道来。

明清时期,移民入川、会馆林立,南北声腔剧种汇聚衍变,与四川各地方言土语、民歌小调相融合,逐渐形成含有高腔、胡琴、昆腔、灯戏、弹戏5种声腔的剧种,这便是现代意义上的川剧。

“川剧用四川方言演唱,俏皮多姿的四川话,让川剧喜中带诗。”陈智林说。

《归正楼》中,乞丐邱元瑞有一段经典唱词:“那高楼住它做啥?窟(蹲)桥洞免得漏渣渣……那嘎嘎(肉)吃它做啥?喝稀饭免得塞牙巴……”四川人的乐观和幽默,尽在其中。无怪乎著名作家汪曾祺曾评述川剧“川丑都有书卷气……往往是闲中作色,轻轻一笔,使人越想越好笑”。

新中国成立后,川剧迎来“黄金时代”,在蜀地大为风靡,并一度走出国门——1953年,一批川剧演员随部队文工团到朝鲜演出;1959年,成渝两地演员联袂出访波兰、保加利亚等国,带去大戏《谭记儿》《焚香记》《芙奴传》,折子戏《秋江》《拦马》《柜中缘》《水漫金山寺》,牢牢吸住了欧洲观众的目光。

1982年,四川省委提出“振兴川剧”,更是激活一池春水——新创剧目《金子》《变脸》《易胆大》进入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死水微澜》《山杠爷》等获得多项全国性艺术大奖,一批表演艺术家沐着春风雨露成长起来。

进入21世纪,随着影视艺术等强势兴起,川剧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人才队伍“崩溃式萎缩”,传统剧目演出场次锐减,观众人数急剧下降,演出场所入不敷出……陷入“生旦净末丑演员不全,吹拉弹唱品质不高,头面服饰装备不足”的窘境,令人无比痛心!

以“变”闻名,更要以“变”重生。于是,又一场“振兴川剧”的保卫战打响了。

川剧进社区、进校园、送戏下乡、“月月演”……各式各样的推广活动,让川剧复活!街头巷尾,“变脸”再现;剧场茶馆,戏声又起。

彭州市濛阳镇,镇北街上的一间老茶馆里,十多位票友正聚精会神地进行川剧围鼓表演。“自打2010年成立桐凤剧社,每月1号、11号、21号,我们都要搞坐唱。”濛阳桐凤剧社老社员陈祖建告诉记者,彭州是川剧票友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各镇每个月都会开展一次以川剧表演和坐唱为主的活动,听戏、唱戏,早已成为彭州人最爱的精神文化生活。“在濛阳,街巷里走一遭,就能拉起一支川剧队伍!”

在广安市邻水县鼎屏小学的课堂上,记者看到,孩子们正在唱川剧歌、跳川剧操、画脸谱、舞水袖、练“变脸”。从2017年开始,广安市戏剧家协会主席蒋晓明进校园给师生们授课,一板一眼、一招一式,都按着川剧最正宗的路子来。

“人才青黄不接,这是川剧最大的痛点。和孩子们一接触,我才发现,川剧很受他们欢迎!不少家长也主动找我,想让孩子进行专业训练。”蒋晓明欣喜地说。

正如蒋晓明所观察到的,在青年一代中,古老川剧悄然迎来一样样新变化——

舞台是新的。入驻抖音平台一周年之际,青年戏曲演员、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吴菁菁火上热搜。一年来,她发布上百条短视频,做了近300场直播,观众超600万人次。现在,她的抖音粉丝超过了14万人。

演员是新的。6月28日至7月3日,“中国戏曲节”在香港举行,四川川剧院携经典剧目《白蛇传》《和亲记》,以及“川剧经典折子戏专场”连演3天,场场爆满,反响热烈。此次戏曲节上,一大批90后、00后青年演员崭露头角。“作为青年一代,我们一心想把川剧的影响力提升到全国前列,让川剧更有观众缘。”表演“变脸”的青年演员王子豪充满期待。

观众也是新的。8月11日16:00,距四川川剧院第一场“芙蓉国粹·蜀戏冠天下”演出开锣还有一个多小时,剧院外的取票窗口已经人声鼎沸。“我是刷短视频刷到这个演出信息的。没想到这么火爆,简直一票难求!”来自广西桂林的沈女士空手而归,满脸遗憾。带着女友来看戏的罗先生则早早抢到了票。“一开始只是想来‘打卡’,表示到此一游,结果却被火爆的川剧‘圈粉’。我们说好了,离开成都前还要再来看!”

新的舞台,为川剧提供“变”的场景;新的血液,为川剧注入“变”的激情;新的观众,为川剧带来“变”的动力!历经三百多年沧桑的川剧,今天有了更加鲜活的模样……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甘南武威天祝玉树果洛海南海北海东海西黄南迪庆州昌都那曲林芝拉萨日喀则山南阿里甘孜州阿坝州凉山木里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