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蓝色八宿 看高原巨变——“旅游+就业”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 2023-08-12 来源:香巴拉资讯 | 分享: |
近年来,西藏昌都市八宿县立足“蓝色八宿”发展定位,发挥高品质旅游资源富集的优势,鼓励引导农牧民群众积极参与旅游产业,实现“生态美”与“群众富”同频共振。

八宿县美景
八宿县地处318、317、214三条著名旅游大道构建的“中字型”路网的核心节点处。这里高山环绕、峡谷相间,江河交错、山奇水秀,拥有国内三大冰川之一——来古冰川景区及然乌湖、邦达草原等自然风光。丰富的自然资源,让很多人对八宿充满了向往。每到八月,浩浩荡荡的进藏旅游大军涌入这个怒江边上的高原小县城。
八宿“首站”——多拉神山游客接待中心

多拉神山游客接待中心
给游客讲解、为游客提供旅游信息……每年的这个时间段,普布的工作就比往常更为忙碌。藏族小伙普布是家里的老大,老家在八宿县然乌镇然乌村。大学毕业后,他选择了回到家乡,进入多拉神山游客接待中心工作。

藏族小伙普布
普布所在的多拉神山游客接待中心建成于2020年9月,背靠国家AAA级景区——多拉神山,面朝318国道,海拔3200米,离县城只有4公里,能为游客免费提供开水、WiFi、吸氧、手机充电等多种服务,游客还能在这里免费参观藏族风情展厅、免费品尝酥油茶等产品。接待中心内商品琳琅满目,具有特色民族风情,富有纪念意义。自驾的游客到晚上还可以在这里休憩。如今,这里已成为了八方游客了解八宿的首站。
来自甘肃的游客佳佳告诉记者:“这里是我们在国道318线上遇到的第一个游客接待中心。过来之后,工作人员还在清理那个洗手台,觉得还是比较干净的。今天白天我们上来参观,讲解员还给我们讲解了藏族文化,还是比较惊艳的。”
发展八宿旅游 解决就业问题促增收
要深入了解八宿的美,还得继续出发。离开多拉神山游客接待中心,沿着国道318线继续往南96公里,就来到了国内三大冰川之一——来古冰川。2022年,为了更好地发挥旅游产业在稳就业促增收方面的作用,八宿县与昌都墨央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共同运营来古冰川景区,同时解决当地农牧民群众就业。来自然乌镇的小伙顿珠平措,在来古冰川景区前台负责售票已经一年多了。

来古冰川景区售票员顿珠平措(右)
顿珠平措告诉记者:“以前我在家就只有放牦牛,来这里工作以来,学习到了很多新东西,让我变化很大,我很开心。现在我每月工资有4700元,大部分的钱,我都拿给了父母,现在我就是家里顶梁柱,我很骄傲。”
本地大学生巴桑曲珍也在墨央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旗下的酒店工作了近两年。

紫宸泊阅酒店员工巴桑曲珍
巴桑曲珍告诉记者,她在酒店上班期间学会了计算机,跟客人交流方面也学到了很多东西。同事领导都对她很照顾,餐厅的饭也很好吃,很满足,很开心。
据昌都墨央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来古冰川景区董事长紫文杨介绍,公司把资源统一规范起来,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消费,增加了当地百姓的收入。同时,当地农牧民还能给游客提供骑马服务、土特产售卖和相关的藏家乐服务。现在公司在职的员工两百多人,外包员工有七八百人,年收益额在三千到五千万左右。

八宿当地酒店
据了解,2023年1至6月,八宿县就实现接待游客74万余人次,旅游综合收入6000余万元,带动农牧民群众增收650余万元。全县酒店行业带动就业738人次,昌都墨央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等旅游产业“龙头企业”带动农牧民群众增收240余万元,人均增收4500余元,带动群众销售农特产品30余万元。
八宿县委常委、常务副书记、常务副县长陈艺森告诉记者:“下一步,我们一定会以增强游客的体验为中心,做响‘蓝色冰湖、旅游客厅’的旅游新名片,围绕八宿县旅游基础设施配套,以及落实旅游服务的标准化,深度开发旅游资源和康巴文化,打造旅游强县,增加老百姓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