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第七届北京国际藏学研讨会在京开幕

2023-08-15 来源:中国西藏网 分享:

中国西藏网讯 8月14日,第七届北京国际藏学研讨会在京开幕。本届研讨会主题为“藏学的繁荣发展与开放的西藏”。研讨会由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和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共同主办,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承办。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副会长林锐,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副总干事陈宗荣,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院长索林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总干事郑堆主持。

图为第七届北京国际藏学研讨会现场

北京国际藏学研讨会是国际藏学领域规模最大的学术盛会之一,也是国内外藏学界展示最新研究成果、深化拓展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自1991年始创至今,北京国际藏学研讨会已成功举办六届,在历届研讨会召开期间,国内外藏学界专家学者相聚北京,分享研究成果、交流学术观点、探讨热点问题,共同展望藏学研究未来方向,携手推动藏学事业繁荣发展。

藏学的故乡在中国,中国藏学已走向世界。与会嘉宾在致辞中指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藏学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西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藏和平解放70多年来,西藏文化得到前所未有的保护和传承,如今的西藏已成为文化繁荣花园、民族进步家园、宗教和谐田园。西藏文化的价值和独特魅力正在被世界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感悟。未来,西藏文化将在创新中迸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他们表示,藏学研究应始终以促进西藏的繁荣、提高西藏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旨归;应始终以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为学术追求;应始终为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中国藏学界愿与世界各地的藏学研究机构和专家学者进一步深化交流合作、推进互学互鉴,相信中国的藏学研究事业定将更加繁荣昌盛,世界文明的百花园必将更加群芳灿烂。

图为第五届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颁奖仪式现场

开幕式上,举行了第五届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颁奖仪式,发布了中国藏文学术期刊社会评价体系。随后,为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海外特邀研究员颁发了证书。7位专家学者作主旨发言,从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多个角度,分享交流学术研究成果,共同探讨藏学发展规律。

西南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教授万果阐述了中国藏学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建设完善情况。他认为,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亟需以“广义藏学”和“狭义藏学”概念界定来明确藏学学科的内涵和外延,通过规范的学科建设与学术梯队建设,实现藏学作为一个学科的学术价值、现实意义与历史责任。他建议,承担人才培养任务的高校应在藏学学科建设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成为藏学学科建设的主要平台和中坚力量。

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生物化学研究所教授、英国伦敦奥拉赛研究中心创立者康斯坦丁·帕里迪斯以“西藏颂钵对焦虑水平的治疗效果”为题进行发言。他指出,西藏颂钵作为一种东方古老的音乐疗愈方法,在当今社会深受欢迎。一系列研究和实验表明,西藏颂钵音乐疗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对实验对象的心理状态产生积极影响。应持续深化有关研究,让藏医药发挥更大价值。

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罗布从六个方面系统梳理了西藏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他指出,坚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西藏发展进步的根本保障,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是西藏发展进步的战略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西藏发展进步的目的所在,坚持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西藏发展进步的固本之举,坚持生态保护第一是西藏发展进步的重要内容,坚持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是西藏发展进步的有效途径。

奥地利科学院亚洲人文与思想史研究所主任、教授、博士比尔格特·凯尔纳指出,西藏自治区保存的梵文写本具有重大的历史文化价值。近年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与其所在的奥地利科学院亚洲人文与思想史研究所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展西藏梵文写本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她希望能同中方继续保持密切交流,推动梵文写本研究的国际学术合作再上新台阶。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当代研究所所长张诗高深入分析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科学内涵。他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自治区紧密结合当地实际,成功实践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创造了西藏工作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和态势。实践证明,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是做好新时代西藏工作的根本遵循。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书画文献处古籍科科长、研究员刘国威围绕第七世章嘉呼图克图所藏咕如秋旺普巴杵的来源问题展开讨论。他详细介绍了第七世章嘉呼图克图的生平和普巴杵这一法器,并通过考证大量文献资料得出结论:章嘉之所以拥有如此重要的宁玛派传承法器,最可能源自第四世章嘉。此普巴杵极可能由当时的多杰札寺寺主赠予四世章嘉,后由历辈珍藏,方得传至今日。

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副秘书长马扎·索南周扎深入阐述了青藏高原地域民族建筑在中国本土建筑研究中的价值、地位和作用。他指出,青藏高原地域民族建筑的研究是中国本土建筑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本土建筑研究的特色分支。他强调,青藏极地建筑与人居环境的学科研究是高质量发展时期立足青藏地域、关乎国家战略的重要学科,也是亟待重视和推动的新兴学科领域和学科方向。

图为会议现场

据悉,出席本届研讨会的国内外代表共320人,来自中国、日本、德国、美国、法国、英国、奥地利、澳大利亚、蒙古、挪威、印度、尼泊尔等国家和地区。研讨会为期3天,主要设置教育、藏传佛教、社会转型与变迁、青藏极地建筑与人居环境等20个学科组。

本届研讨会议程安排丰富、学科分组细致、研讨领域广泛,对进一步推动藏学研究事业繁荣进步、弘扬西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国际藏学界交流合作、推进西藏和四省涉藏州县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等将发挥积极作用。(中国西藏网 记者/周晶 杨月云 陈浩力 李一凡 实习记者/王妍丹 张萌萌)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甘南武威天祝玉树果洛海南海北海东海西黄南迪庆州昌都那曲林芝拉萨日喀则山南阿里甘孜州阿坝州凉山木里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