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日秀玛模式:激活集体经济发展新引擎

2023-08-17 来源:青海日报 分享:

俯瞰日秀玛村。

农村提升项目走进日秀玛村,村民做屋顶防水。通讯员 赵强 摄


如果不翻过高高的达江山,人们永远也不会想到这座毫不起眼的山巅竟是这样别有洞天,更不会想到深藏于山顶洼地的这座村落,正在集体经济建设的道路上悄然掀起如此充满生机的发展“风暴”。

坐落于相对偏远闭塞的脑山地区,一直以来名不见经传的日秀玛村,今天却以资源股份化、农民股民化、经营规模化、耕作机械化、链条一体化、利益共享化的“日秀玛模式”,神奇般成为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乡村振兴的典型和样板。

在农业产业改革发展的大潮中,日秀玛村实现“逆袭”的秘诀是什么?

农业:巧借东风,让田野恢复生机

8月初,站在黄乃亥乡日秀玛村北侧坡顶眺望,脚下的村庄被四周绿油油的梯田层层包围。庄稼地里,沉甸甸的青稞麦穗已压弯了枝干,茂盛的燕麦也成熟在即,再有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可以收割入仓。

走在日秀玛生机盎然的田间地头,谁能料想,今天连片种植的农田,曾经却到处是杂草丛生的撂荒地。

当新一代农民接过父辈手中的接力棒,面对传统耕作经营投入和产出间日益凸显的矛盾,日秀玛村许多年轻人自然而然选择放弃耕作,转而外出务工。

在这一热潮的推动中,2015年前后,日秀玛村的撂荒地逐渐变得越来越多,到2017年时,全村撂荒地面积已达80公顷之多,超过全村耕地的20%。

“当了几十年农民,看到庄稼地一块块都荒废了,心里很着急,但是又不知道怎么办。”先卡加正是在此时被委以重任,当了日秀玛村党支部书记,面对现状,他即便想破脑袋,一时也想不出好办法:“毕竟,我总不能挡住大家外出挣钱的路。”

2018年,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正风生水起,日秀玛村借势开始清产核资,折股量化,组建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至2020年初,合作社“试探性”地开展黑青稞试种等工作,无奈势单力薄,虽然收成不错,却没能“成气候”,但这一步却为后面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机会总是光顾有准备的人。时间到了2021年,同仁市实施饲草产业振兴行动,黄乃亥乡党委政府瞅准机会,为日秀玛村争取600万元乡村振兴资金,让全村250户“股东”为之振奋不已。

有了发展资金的日秀玛村,就像插上了翅膀,在集体经济发展中“腾飞”起来。2021年,日秀玛村整合乡村振兴、天津援建、村集体经济破零等多项资金,建起饲草料储备库、设备储备库、成立特色农产品加工合作社、开设专卖店、购置机械,实现播种、收割、加工、储备、销售一体化经营模式。

2022年,合作社全面复垦撂荒地,利用全村折股入社的370余公顷耕地,种植燕麦、黑青稞和油菜,并经过二次加工销售,一步步将传统的“种地”做成了“产业矩阵”,年终,合作社收入达到418万元,实现分红117万余元。

农民:走出深山,为致富探寻蹊径

日秀玛村拥有372公顷(约5580亩)耕地,户均耕地面积近1.5公顷。由于面积大、地势复杂、机械化水平低,在以往分户经营时,地里的庄稼往往需要全家上下从春种到秋收无微不至地照顾。

“为了打理庄稼,全家老小都像被拴住了一样,一年四季哪都去不了,前些年大片耕地被撂荒,这也是原因之一。”先卡加说,分户经营时投入多、成本高、周期长,但是效益低下,经不起富有“经济头脑”的年轻人算个“明白账”。

如今,土地还是那片土地,人还是那些人,但他们的经营方式、致富理念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时至今日,日秀玛村372公顷耕地,由合作社17名理事和职员悉数包揽。从耕种到收割,再从加工到销售,利用16类、34台机械轻松从容地完成了庄稼地里的耕、种、护、收、藏所有任务。

在日秀玛村特色农产品加工合作社,记者遇到正埋头擦拭厂房地板的副理事长多吉项加。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后,他经村民选举成为合作社职员,在2021年特色农产品加工合作社成立后又成为厂房副经理。

合作社组建之初,多吉项加义无反顾地将自家3.87公顷(约58亩)耕地作为股份细数折价入社,去年,他分得部分耕地分红15000元。回想起来,他说:“我种了半辈子也没搞出什么名堂,交给合作社肯定错不了。”

这一分户经营到集约化经营的改革发展,不仅减少成本,提高效益,还解放了更多青壮年劳力的手脚。股份经济合作社步入正轨以来,在有着1050余人的日秀玛村,组团外出务工、“下海经商”的人数达到了近500人,他们走出大山,为增收致富另辟蹊径,随之,日秀玛村人均收入也“水涨船高”,达到2022年的12000元。

今年,日秀玛村种植93.3公顷黑青稞以及约279公顷燕麦,就在几天前,他们提早收割3.3公顷燕麦,准备用这些地试种第二茬燕麦,虽然成败不可预知,但合作社理事们充满斗志。

农村:日新月异,为振兴带来启示

8月初,当隆务河谷由北而南渐次进入丰收季节,日秀玛村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的职员们也迎来了秋收前最忙碌的一段日子。

依靠现有的16类34台机械,日秀玛村早已全面实现耕作机械化,但他们并不满足于此。瞅准时机,驾驶着联合收割机,一路沿着盘山公路开进谷地,为河谷村庄提供农机服务,以此“小试牛刀”。

“7天,3万元,这还不错,明年可以提前谋划。”这次“试探性”的行动让党支部书记先卡加颇为满意,他说,这或将成为合作社明年重点开展的业务之一。

在短短几年发展中,日秀玛村以股份经济合作社为依托,在其旗下又设立了饲草种植合作社、农机服务合作社、特色农产品加工专业合作社以及直销体验店等四大产业,同时通过村民大会、民主评议,由支部委员会、监督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委员交叉任职,并明确相关业务职责,以保证产业的良性发展和利益分配的绝对公平。

如今,来自日秀玛村的饲草以及特色农产品已成为市场“新宠”。去年,投资680万元建设饲料储备库开仓,已与市政府签订饲草购销协议的日秀玛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迎来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客人”。

那一天,人们将拉运饲料的车辆从位于后山垭口的仓库一直排到了村口,有村民打趣说,这是日秀玛村历史上最热闹的一天。

“产业兴则乡村兴。”在日秀玛村,由内而外日新月异的发展变迁印证着这条理儿在农村是完全走得通、走得好的。

产业的全面发展,不仅使日秀玛村农民富了脑袋、鼓了钱袋,也促进通村交通、村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迁。对这一点,74岁的娘改老人感受颇深,他说,“活了一辈子,从水、电、路到村民的生产生活,这些年是我们村发展最快的几年。”

沿着宽阔的柏油路走进日秀玛村,四通八达的街巷、完备的基础设施、整洁而不失古朴气息的院落、热情慷慨的村民,还有那正在涌起的集体经济发展“风暴”……这座深藏于山洼里的古老村庄在用她崭新的面貌令人感到惊愕的同时,也用“日秀玛模式”产生的连锁效应,为更多乡村的发展振兴带来了许多启示。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甘南武威天祝玉树果洛海南海北海东海西黄南迪庆州昌都那曲林芝拉萨日喀则山南阿里甘孜州阿坝州凉山木里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