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雪域高原“新农人”丨让莓茶飘香勒布沟的门巴族姑娘

2023-08-17 来源:新华社 分享:

西藏自治区错那市勒布沟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南麓,藏语意为“好地方”,平均海拔2400米左右,是门巴族群众的主要聚居地之一。这里高山深壑,耕地稀少。

这是夏日勒布沟一景(7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姜帆 摄

毕业于西藏农牧学院林学专业的门巴族姑娘尼玛卓玛,是土生土长的勒布沟人,在错那市贡日门巴民族乡斯木村担任村干部。2022年,安徽省援藏工作队为增加当地群众收入、带动乡村振兴,在斯木村引种了10余亩莓茶。尼玛卓玛对这种作物十分感兴趣,从土地流转、整地、施肥到种植、采摘全程参与,学习新的技术,并传授给同事和乡亲们。

尼玛卓玛在田间采摘莓茶(7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旦增尼玛曲珠 摄

近年来,西藏农牧业蓬勃发展。除了西藏本地原有的牦牛、青稞、藏羊、特色奶业等优势产业外,一大批来自内地的农牧业新品种、新技术也得到推广应用,形成了一批高原上的新型农牧业产业,围绕产业发展诞生了一批“新农人”。他们扎根西藏,为巩固拓展雪域高原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这是错那市贡日门巴民族乡斯木村,画面下方覆盖地膜处为该村的莓茶种植基地。(无人机照片,7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旦增尼玛曲珠 摄

莓茶,学名显齿蛇葡萄,原产于湖南张家界,是近年来十分流行的健康饮品,其种植效益远高于目前勒布沟的传统绿茶。通过试饮,尼玛卓玛感觉莓茶口感不错。“刚入口的时候挺苦,但是回味甜甜的,特别好。”她说。 

尼玛卓玛(右)与村民一起品尝新制成的莓茶(7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姜帆 摄

在勒布沟,莓茶一年可采摘四到五次,预计年亩产干茶100斤。安徽省援藏干部王天柱告诉尼玛卓玛,由于勒布沟自然条件优越,所产的莓茶质量上乘,每亩产值可达6万元以上。

安徽省援藏干部王天柱(左三)为贡日门巴民族乡斯木村干部群众讲解莓茶采摘技术要求(7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姜帆 摄

了解到这些信息以后,尼玛卓玛全心投入了莓茶的试种、试采和制作工艺的学习实践中。她说:“援藏工作队给我们带来这么好的产业,我们一定努力让莓茶在勒布沟生根,让家乡的群众能靠种植莓茶致富,让更多人喝到勒布沟香气扑鼻的莓茶。” 

尼玛卓玛(左)与村民们在展示采摘到的莓茶(7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旦增尼玛曲珠 摄

截至目前,勒布沟试植了30亩莓茶,预计2023年可带动200多人就业,农牧民收入可增加300多万元。

尼玛卓玛在处理采摘到的莓茶(7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姜帆 摄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甘南武威天祝玉树果洛海南海北海东海西黄南迪庆州昌都那曲林芝拉萨日喀则山南阿里甘孜州阿坝州凉山木里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