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万物和谐共生——国家公园守护旗舰物种

2023-08-22 来源:新华网 分享:

夏秋之交,黄河源头,扎陵湖与鄂陵湖湖面上,成群的斑头雁泛起层层波纹;重峦叠嶂,曲流蜿蜒,海南热带雨林中,海南长臂猿在林海间自由穿行;茫茫林海,山脉纵横,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中,虎啸声在山林间回荡……千峰竞秀,鸟兽灵动,国家公园生机勃勃。

从青藏高原到南海之滨,万物共生的和谐画卷正在展开,国家公园的珍禽异兽不断回归,尽显自然与生态之美。

2020年10月30日,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境内的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斑头雁在水中休憩。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国家公园让旗舰物种稳定增长

8月19日,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青海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二届国家公园论坛在青海西宁举行,此次论坛旨在共商建设全世界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集聚力量助力旗舰物种保护。

时间回到2021年,一个令世界瞩目的消息传出——

当年10月12日,我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涵盖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关志鸥说,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大制度创新,国家公园的正式设立实现了国家公园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开启了自然生态保护新篇章。

“我们用最严格的措施加强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保护,国家公园正成为诸多珍稀野生动物的理想家园。”他表示。

目前,三江源国家公园实现了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整体保护,藏羚羊种群恢复到7万多只;大熊猫国家公园保护了70%以上的野生大熊猫;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畅通跨境通道,东北虎数量超过50只,东北豹数量超过60只;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雨林生境持续改善,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恢复到6群37只……

8月19日,第二届国家公园论坛在青海省西宁市举行,一名工作人员经过第二届国家公园论坛会场。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

科技力量助力万物生灵和谐共生

国家公园自建设以来,就立足以科技力量护航国家公园野生动物。

四川通过建立大熊猫遗传数据平台,掌握了500余只大熊猫的DNA档案信息;利用人工智能识别技术,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可对虎、豹、熊、猞猁等30多种动物进行AI识别分类;地处长江源头的格拉丹东冰川,监测方舱车可以将监测结果通过卫星传输,坐在家里就能看到长江源头的第一滴水是怎么形成的……

针对生物保护研发的“黑科技”还在不断发展。纵列式布局无人直升机、伪装式机器人……本届论坛的天空地监测与新技术应用展区内,一件件用于国家公园建设的新奇科技产品琳琅满目,吸引了许多与会人员驻足观赏。

“我们利用无人飞车等科技设备,以及面向自然生态监测和碳汇实时测量的地面智能终端,有效助力国家公园内的旗舰物种监测与保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人系统研究院总工程师祝明说。

科技建园的背后是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接续守护。多年来,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冯利民一直“踏雪而行,追寻老虎”。经过反复探索研究,冯利民和他的科研团队利用防火瞭望塔布设网络,研制的智能红外相机可以完成高清图像和视频的实时回传。

“现在,我们分布在园内的智能红外相机超万台。可以精确地进行‘虎脸识别’,可实时监测园区内东北虎、东北豹等旗舰物种的数量变化。”冯利民说。

这是2022年6月29日拍摄的位于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源园区的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昂赛大峡谷一角(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

国家公园“生态红利”持续释放

“我们更加注重在保护中改善民生。”关志鸥说,眼下国家公园加快推进绿色转型发展,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积极开展特许经营、生态旅游、自然教育、游憩体验等。

牧民涛西昂扎家住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曲麻河乡昂拉村,该村位于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园区。作为国家公园生态管护员的他,几年来在长江源拍摄到大量雪豹、野牦牛等珍稀物种。

每年8月,在青藏高原气温最高的时候,他随专家在玉珠峰等地进行雪线监测。“数字是有力量的,我们要用真实的数据去记录全球变暖对雪线的影响,这也为三江源旗舰物种保护提供了更多数据支撑。”涛西昂扎说。

参与本届论坛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世荣说,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在为动植物“让路”的同时,当地统筹处理野生动植物保护与民生福祉,许多曾经的伐木工加入护林队伍,如今已成为生态保护的重要力量。

我国国家公园在持续探索公众共建、共享机制,让生态资源逐渐成为群众的“幸福不动产”。国家公园的“生态红利”还将持续释放:本届论坛正式宣布,我国将稳妥有序推进设立黄河口、钱江源—百山祖、卡拉麦里等新的国家公园。

“国家公园的进一步发展和品牌打造,将使越来越多的居民享受到绿色发展成果。”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唐小平说。

这是2021年7月26日拍摄的长江源地区的冬克玛底冰川(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这是2023年6月17日拍摄的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园区可可西里卓乃湖一角(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

这是2022年7月21日在青海长江源地区拍摄的冰川与湖泊(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这是2022年7月21日在长江源地区拍摄的格拉丹东雪山风光。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一只雪豹在位于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源园区内的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昂赛大峡谷内休息(2023年2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

2021年7月7日,在可可西里索南达杰保护站野生动物救助中心,三公两母共五只人工救助的藏羚羊被放归大自然。可可西里巡山队员按照风俗,在藏羚羊额头上涂抹酥油表达祝福。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一群待产雌性藏羚羊正在通过青藏公路前往可可西里卓乃湖产仔(2023年5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

2021年10月20日,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扎陵湖乡勒那村,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生态管护员俄措在扎陵湖边捡拾垃圾。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在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昂赛乡的昂赛大峡谷内,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管护员更求曲朋在巡护途中(2023年2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甘南武威天祝玉树果洛海南海北海东海西黄南迪庆州昌都那曲林芝拉萨日喀则山南阿里甘孜州阿坝州凉山木里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